【其一】

大风西北来,摇天海波黑。

茫茫世界尘,点点国土墨。

虽曰中国海,无从问禹迹。

近溯唐南蛮,远逮汉西域。

旧时《职贡图》,依稀犹可识。

自明遣郑和,使节驰络绎。

凡百马流种,各各设重译。

金弃铸多罗,玉环献摩勒。

每以佛光明,表颁帝威德。

苏禄率群臣,渤泥挈尽室。

阑斑被绣缦,扶服拜赤帟。

是中蛮夷长,窃号公侯伯。

比古小诸侯,尚足称蒲璧。

其他鸟了部,争亦附商舶。

有诏镇国山,碑立高百尺。

以此明得意,此刻之罘石。

及明中弃后,朝贡渐失职。

岂知蕞尔国,既经三四摘。

铁围薄福龙,大半供鸟食。

我行过九真,其次泊息力。

婆罗左右望,群岛比虮虱。

咸归西道主,尽拔汉赤帜。

日夕兴亡泪,多于海水滴。

锡兰岛卧佛六首【其一】

大风西北来,摇天海波黑。
茫茫世界尘,点点国土墨。

注释:西北风猛烈地吹来,摇动着天空和海洋,使海面泛起了黑色的波浪。整个世界都显得那么混沌,国土上布满了尘埃。
译文:西北风呼啸而来,搅动了天空和海面,使得海浪翻滚,波涛汹涌。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片混沌的氛围中,大地上充满了灰尘,仿佛每一寸土地都染上了黑色的斑点。
赏析:此句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混乱与动荡。

虽曰中国海,无从问禹迹。
近溯唐南蛮,远逮汉西域。
旧时《职贡图》,依稀犹可识。
自明遣郑和,使节驰络绎。
凡百马流种,各各设重译。
金弃铸多罗,玉环献摩勒。
每以佛光明,表颁帝威德。
苏禄率群臣,渤泥挈尽室。
阑斑被绣缦,扶服拜赤帟。
是中蛮夷长,窃号公侯伯。
比古小诸侯,尚足称蒲璧。
其他鸟了部,争亦附商舶。
有诏镇国山,碑立高百尺。
以此明得意,此刻之罘石。
及明中弃后,朝贡渐失职。
岂知蕞尔国,既经三四摘。
铁围薄福龙,大半供鸟食。
我行过九真,其次泊息力。
婆罗左右望,群岛比虮虱。
咸归西道主,尽拔汉赤帜。
日夕兴亡泪,多于海水滴。

注释:虽然我们身处中国海域,但我们无法追溯到大禹治水时期的遗迹。最近追溯到了唐朝南蛮地区,远至汉朝西域。曾经有一幅旧时的《职贡图》,依稀还可以辨认出一些内容。从明朝开始,派遣郑和出使各国,使者往来不绝。所有的马匹都有专门的翻译人员陪同,金器被铸造成多罗等形状,玉器则献给摩勒国王。每次佛教的传播,都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和恩典。苏禄率领着他的群臣,渤泥带领着他的家人全部离开。阑斑被华丽的织锦覆盖,扶着衣服向赤色的帷幕下拜谢。这些生活在南海的少数民族,也自称公侯伯等爵位。相比之下,古代的小诸侯,还足够称得上是美玉。其他部落纷纷依附商船,接受中国的管辖。有命令建立镇国山,碑立高达一百尺。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的胜利,就像站在罘石(指泰山)一样。等到明朝中期放弃这个政策后,朝廷的使节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职责。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国家,已经被多次征伐。铁围山附近的福龙寺,大部分都被用来喂养乌鸦和小鸟。我在九真的旅行中,看到了那些次一级的国家,在那里停泊休息。婆罗洲左右观望,看到群岛如同虮虱般密集。所有的人都归依西方的道路为主,彻底摆脱了汉朝的旗帜。每天傍晚都在思考国家的兴亡,泪水多于海中的水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