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首兴学,学兴公亡,力尽彤廷赍恨隐;
学界悼公,公悼学否,魂归岭峤感情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把握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句子的含义。“公首兴学,学兴公亡,力尽彤廷赍恨隐”的意思是:您率先提倡办学,可由于您兴办学校而使天下百姓受苦,最终导致自己含冤而死。“学界悼公,公悼学否”的意思是:在学术界怀念您,您却不知道;您因办学而受屈,却不知其中缘由。“魂归岭峤感情多”的意思是:您的魂魄回到岭南一带,寄托了深深的思念和感情。

【答案】

示例一:首句“公首兴学,学兴公亡”,点明主旨。作者通过“兴学”与“兴教”两个关键词,指出兴办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

国为民造福,而不是像张百熙那样,为了个人名利去办学校。

译文:你首先倡导兴办学校,可是由于你兴办学校而使百姓受苦,最终导致自己含冤而死。

赏析:诗人认为兴学是为了利民,但张百熙兴办学校却是为了私利,因此诗人对此深感惋惜。

示例二:颔联“学界悼公,公悼学否”,揭示张百熙办学的失误。作者通过“学界悼公”“公悼学否”两对反义词,揭露了张百熙

办学的两面性和失败性。

译文:你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人们怀念你;可你却不知道,你办学却让民众深受其害。

赏析: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张百熙办学失误的深刻反思。

示例三:“学无涯,教无涯,先生之涯”是全诗的核心部分。诗人以“学”、“教”二字为线索,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张百熙

办学的失误,最后得出“先生之涯”的结论:办学者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些。

译文:学问是没有止境的,教学也没有止境,先生(教师)的志向也应该没有止境。

赏析:这是全诗的总结性话语,也是诗人对张百熙办学的深刻总结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