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私淑艾者,先后列公门,都欲铸金师范蠡;
可为痛哭,可为流涕,可为长太息,艰难丁汉室,不堪赋鵩吊长沙。

【注释】

①成德:指有道德、有德行的人。②达材:指才能出众的人。③私淑艾:对有才德但因门第不登而未仕的士人的一种尊称。④公门:指朝廷。⑤铸金:比喻树立榜样。⑥师范:表率,典范。⑦鵩(huī):古代传说中一种恶鸟,这里指长沙王吴芮,因作赋哀悼他,被湘东王萧绎杀害。⑧长太息:因悲伤而叹息。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张百熙的赠诗。张百熙(1850—1926),字孝严,号松禅,晚号南湖老人,江苏无锡人,光绪十五年进士。清政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将张百熙等“百日维新”的六君子逮捕入狱,经慈禧太后特旨释放后,张百熙愤慨不已,遂以母丧归家,闭门谢客。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一次送别宴会上为张百熙而写。

首联点明题意:“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私淑艾者。”意思是说,既有有德行、有才干的人,也有有才学、有德行却因为出身寒微而不能做官的人。“先后列公门”,指这些人才都曾应考入过仕途,进入朝廷当过官吏。“都欲铸金”,指他们都渴望成为像范蠡那样能够建功立业的贤相。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帮助勾践灭吴复国后,辞官而去,改名换姓到齐国经商,终年七百余岁,后人称之为“陶朱公”,其事迹见于《史记·货殖列传》。

颔联“可为痛哭,可为流涕,可为长太息”是作者对张百熙的劝勉。意思是说,既然你们都是有才德、有作为的人才,就应该为国家建功立业;如果遇到国家有难的时候,也应当挺身而出,奋起抗争。“艰难丁汉室”,指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局面,即所谓“三国鼎立”的局面。“不堪赋鵩吊长沙”,这是作者对张百熙的安慰和鼓励。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因遭谗害,怀忧悲愤,投汩罗江而死,所以后人常以“赋鵩”来悼念屈原。“长沙”是湖南长沙郡的简称,这里代指长沙王吴芮。吴芮原与刘汉高祖刘邦结盟,共击项羽,后来背叛刘汉,自立为王。因此作者劝慰张百熙:你虽然不能像屈原因政治腐败而忧愤填膺,但可以像范蠡一样为国效力,也可以像屈原一样忠诚地为国家尽忠。

此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既表达了作者对张百熙的深厚友谊,又表现了作者对张百熙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全诗四联结构紧密,脉络井然。前两联为第一层次,先言其“成德”“达材”;再言其“私淑艾”;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加以评说。后两联为第二层次,先说国家之艰难;再说自己对于张百熙的希望。最后用典抒发了对好友的一片赤诚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