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中国十八省文明,处变能通,学术驾先正纪河间阮仪徵而上;
是当今一个臣气度,爱才如命,德量与吾楚曾湘乡胡益阳同称。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 “开中国十八省文明,处变能通,学术驾先正纪河间阮仪徵而上” - 中国十八省的文明被开创,面对变革能够应对自如,学识高超如同河间的阮仪徵一样。
- “是当今一个臣气度,爱才如命,德量与吾楚曾湘乡胡益阳同称” - 如今这样的气度,如同一个臣子,深爱人才,德行与我的故乡湘乡胡益阳相等。
我将提供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 挽张百熙联:这是一首悼念张百熙的诗。张百熙是一位清朝的官员和学者,以学问渊博而闻名。
- 开中国十八省文明:指中国的十八个省份的文化和文明得到了开创和发展。
- 处变能通:能够应对各种变化和困难。
- 学术驾先正纪河间阮仪徵而上:指在学术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甚至超过了河间阮仪徵(一位著名的学者)。
- 一个臣气度:指一个人有大臣的气度,即有责任感和担当。
- 爱才如命:形容对人才的珍视和爱护,像对待生命一样。
- 德量与吾楚曾湘乡胡益阳同称:表示自己的德行和度量与湘乡胡益阳相当。
我为您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是对张百熙的哀悼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赞扬张百熙的学问和气度,展现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德行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张百熙的敬意,又展示了诗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