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雄楚擅神州奥壤,总揽大江形胜,上下游实扼中枢,数年墉户绸缪,岂仅在轮轨四通、戈船再振;
忆元老抱忧国沉思,偶临水榭徘徊,二三子曾亲撰杖,此后岁时凭吊,最无奈菱湖秋雨、桃坞春阴。

【赏析】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湖北武昌人。道光进士,历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光绪中,任湖广总督兼署两江。1873年(同治十二年)调任两广总督,督办海防。1880年(光绪六年)升东阁大学士,次年兼管兵部事务。1884年(光绪十年),任两广总督,兼署广东巡抚,督办广东、福建、浙江防务。1885年(光绪十一年),任两广总督兼署云贵总督,督办云南、贵州、广西边防。1886年(光绪十二年),授体仁阁大学士,不久因病免官家居。1892年(光绪十八年),以病卒于家。张之洞在清朝晚期担任了重要职务,对维护清朝统治和推动中国近代化起了一定作用,但因保守顽固而遭后人非议。

张之洞为政期间,曾主持过洋务运动,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武汉枪炮厂、轮船招商局等。他重视海军建设,筹办北洋水师学堂,并派遣留学生赴欧美深造。同时,他还注意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兴办铁路、电报、矿产等事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张之洞还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倡导尊孔读经,提倡文言文教学,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主张设立新式学堂,发展实业教育等。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开始兴建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有识之士和知识分子。

张之洞是清朝晚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他过于保守和顽固,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如今,人们仍对他的历史功绩和人格魅力给予高度评价和怀念。

这首诗是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所写的挽联,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中的“瞰雄楚擅神州奥壤”指的是俯瞰楚国疆域,雄壮地占据着中原大地的重要位置。“总揽大江形胜”则是指能够把握长江的地理优势和战略地位。“上下游实扼中枢”意味着上游和下游都控制着重要的交通要道,成为国家的中枢地带。“数年墉户绸缪”指的是在过去几年里,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和风险,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岂仅在轮轨四通、戈船再振”则表示这些措施不仅仅限于铁路和轮船的发展,还包括其他方面的改进和发展。“忆元老抱忧国沉思”指的是回忆过去曾经经历过国家动荡时期,为国家担忧而陷入沉思的情景。“偶临水榭徘徊”则是回忆起自己曾经来到水边亭子上徘徊的情景。“二三子曾亲撰杖”意味着当时还有其他人参与过这个行动或决策。“此后岁时凭吊”表示从此以后每年都要去凭吊这个地方。“最无奈菱湖秋雨、桃坞春阴”则是表达自己对于这个地方的无奈和遗憾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缅怀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人离世的悲伤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