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安危易所守;为求乐利还之民。
【注释】:
集句联:将一句古诗词的后四字作为对联上下联的横额。
不以:不,不是。
安危:安与危,指国家的平安和危险。
易(yì)所守:改变自己的志向、信仰。
为求:为了。
乐利:安乐、好处。
还之民:让百姓回归到他们原来的生活状态。
译文:
不因为国家的平安或危险而改变自己的信念,
为了百姓安乐,回归他们原来的生活状态。
赏析:
此联出自《晋书·王导传》,是东晋元帝时期大臣王导所作的“集句联”。王导原为西晋尚书令、司空,因劝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有功,被封为琅琊王,任丞相,封始兴郡公。王导为人正直,深得时人敬重。他一生清廉节俭,从不谋取私利,也从不干预朝政,所以当时人称他为“王夷甫”。
“不以安危易所守”是说,在国家安定的时候,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坚守的原则;国家动乱的时候,也不会放弃自己所坚守的原则去迎合统治者。这反映了王导的高尚情操和政治原则,也体现了他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的能力。
“为求乐利还之民”则是说,为了百姓能够过上安乐的生活,我愿意放弃个人的名利地位,回到我原来的生活状态中去。这既是他个人的追求,也是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