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层岭外,杖锡入云飞。
黯淡滩边过,鹧鸪声里归。
蛮烟侵案重,海气隔林微。
应忆吟诗客,其如消息稀。

【注释】闽南:即福建南部。禅侣:僧人。拟:仿效、模仿。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唐末人,一说河中蒲人,一说范阳人,约公元785年(天宝四载)到贞元年间在世。贾岛与孟郊齐名,并称“郊寒岛瘦”,有《樊川集》二十卷传世。二首:这是第二首。其一:闽南层岭外,杖锡入云飞。黯淡滩边过,鹧鸪声里归。蛮烟侵案重,海气隔林微。应忆吟诗客,其如消息稀。

这首诗是作者送给一位闽南的佛教僧侣朋友的。全诗共四句,第一句写送别;第二句写途中所见;第三句写归途所见;第四句写归途之思。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是送别的,但并不直说送别,而是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

【赏析】

此诗乃送闽僧入蜀时所作。闽南一带山高水长,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故为佛徒所钟爱。此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起笔“闽南层岭外”一句,就点明了送别之地,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此行的目的地——蜀地。“层岭外”,不仅表明了闽南地区群山叠嶂的特点,而且暗示出此地山势的高峻。“杖锡入云飞”五字,则生动地描绘出了友人乘兴而入的潇洒神态。“入云”,既形容山路之高险曲折,也暗示出此地山高林密、云雾缭绕的特点。“杖锡”即拐杖和锡杖,是一种行旅用具,这里用来比喻僧人。“入云飞”三字,不仅描绘出了僧人入山后腾云驾雾的神奇形象,而且也隐含着诗人对于友人一路顺风的祝福之意。

诗人用“黯淡滩边过”一句,来描绘出友人在闽南地区的所见所闻。这里的“黯淡”二字,既描绘出了闽南地区地势的高低不平、地形的复杂多变,也暗示出了当地环境的艰苦险恶。而“滩边过”三字,则进一步描绘出了友人在闽南地区跋涉艰难的情景。“鹧鸪声里归”一句,则是诗人想象出来的一幅画面。在这里,“鹧鸪”既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又是当地的民歌之一,它的声音悠扬婉转,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而“声里”二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意境的深远和含蓄。

诗人用“蛮烟侵案重”一句,来描绘出友人在闽南地区的所见所闻。这里的“蛮烟”是指当地的瘴疠之气,它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压抑沉闷。而“侵案重”三字,则描绘出了这种气氛的沉重和压抑。紧接着,诗人又用“海气隔林微”一句,来描绘出友人在闽南地区所感受到的另一种景象。这里的“海气”是指大海的气息,它虽然清新宜人,但却隔着树林传来,让人感到一种距离感。而“隔林微”三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感觉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结尾两句“应忆吟诗客,其如消息稀”则是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寄语。在这里,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自己对此次离别的感慨。整首诗以拟人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位行旅僧人的形象,并通过对于沿途风光的描绘和对于友人的关切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于友人的真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