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无端动旅愁,明河遥看渡牵牛。
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
郢曲喧传绝域外,凯歌听唱大刀头。
时平不废防边略,铁笛寒声隐戍楼。

这首诗是和午庄方伯的七夕原韵,表达了作者在佳节中感受到的旅愁和对和平的渴望。

“佳节无端动旅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节日里却无法回家的心情。这里的“动旅愁”指的是因为节日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明河遥看渡牵牛”,这句话描述了作者看到牵牛星时的情景。这里的“明河”指的是银河,而“牵牛”则是牵牛星的别称。作者通过观察牵牛星的位置,感受到了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

“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这句话描绘了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不同的节日活动中度过的时刻。这里的“九州”指的是中国的各个地区,“儿女”则指的是家庭中的人们,他们穿着针线活,准备过节;而“四海词人”则是指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他们在秋天的时候创作诗词,庆祝丰收的季节。

“郢曲喧传绝域外,凯歌听唱大刀头”,这句话描述了古代的歌舞艺术和战争的胜利场景。这里的“郢曲”指的是楚国的歌舞艺术,它的声音能够传遍整个国土之外;而“凯歌”则是指战争中胜利的歌曲,它的旋律能够传唱到大刀头的战场上。这里暗示了文化的传播和战争的胜利都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时平不废防边略,铁笛寒声隐戍楼”,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定和边疆安全的祝愿。这里的“时平”指的是国家太平,没有战乱;而“防边略”则是防止边境的战事,保护国家的安宁;最后,“铁笛寒声隐戍楼”描绘了战士们在寒冷的边疆守卫的情景。这两句诗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定的祝愿和对战士们的敬意。

赏析:这首诗以七夕为主题,通过对节日、文化、战争等方面的描述,传达出作者对和平和安定的渴望。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