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清明节,回头忆北邙。
可怜出巫峡,曾未到襄阳。
故国三千里,羁魂二十霜。
蹉跎稷契志,终古恨茫茫。
杜少陵墓
万里清明节,回头忆北邙。
可怜出巫峡,曾未到襄阳。
故国三千里,羁魂二十霜。
蹉跎稷契志,终古恨茫茫。
注释与赏析:
- 万里清明节,回头忆北邙。
- “万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万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故乡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 “回头忆北邙”:北邙山位于洛阳附近,是古代帝王贵族的墓地,诗人在这里回首,意味着他在思考自己的生死问题以及与家乡的关系。
- 可怜出巫峡,曾未到襄阳。
- “可怜”: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感慨,感到命运多舛,难以捉摸。
- “出巫峡”:巫峡是中国长江三峡之一,这里指代诗人曾经经过的地方或者他离开家乡时的场景。
- “曾未到襄阳”:襄阳是古代的重要城市之一,诗人可能曾经在那里停留或生活过。这里的“未到”表明诗人还没有到达或实现某个目标。
- 故国三千里,羁魂二十霜。
- “故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这里指的是他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
- “三千里”:夸张地表达了故乡距离之遥远和诗人思念之深。
- “羁魂二十霜”:诗人的魂灵如同被束缚在寒霜之下,形容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
- 蹉跎稷契志,终古恨茫茫。
- “蹉跎”:意思是浪费时间,没有好好利用机会,这里指诗人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 “稷契志”:稷和契都是古代传说中的贤臣,他们的故事象征着忠诚和努力工作的精神。
- “终古恨茫茫”:表示诗人对于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里的“茫茫”形容了时间的漫长和人生的无常。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通过对故乡、离别、时光和理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故国”和“羁魂”,以及“蹉跎稷契志”,都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复杂,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