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法本无相,孰为君写貌。
念珠双手拈,布衲一身罩。
秋水湛精神,独立若凝眺。
远望信俨然,近观宛迫肖。
四大原假合,何取容光照。
岂果色是空,不妨惟心造。
是盖有真机,谁识个中妙。
问君君不言,相视但一笑。

诗句解析

1 我法本无相,孰为君写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相貌”和“本质”之间区别的思考。”我法”可能指的是诗人自身的修行方法或哲学观念,而“无相”意味着超越表象,追求本质。”孰为君写貌”则是指谁在试图用外在的形式(如肖像画)来描绘或定义他人。这里的“写貌”强调了外貌的虚假性。

  1. 念珠双手拈,布衲一身罩。:描述了一种冥想或者修行的场景,通过“念珠”和“布衲(一种简单的衣物)”两个元素,表现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修养。念珠可能是用来计数或提醒的物件,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2. 秋水湛精神,独立若凝眺。:这里使用了自然界的元素“秋水”,象征着清澈、纯净的精神境界,同时以“独立若凝眺”形容诗人的状态,既显得孤独又保持着超然的态度。

  3. 远望信俨然,近观宛迫肖。:表达了诗人观察事物时的不同视角。”信俨然”意味着远距离观看时,事物看起来非常清晰和真实;而“宛迫肖”则是近距离观察时,事物显得更为接近和相似。

  4. 四大原假合,何取容光照。:“四大”(地、水、火、风)通常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一个观点:事物的存在并非基于某种固定的实体或形式,而是一种暂时的组合。”何取容光照”则暗示了外在的光线和形象并不能真正理解或改变事物的本质。

  5. 岂果色是空,不妨惟心造。:这里“岂果色是空”是对前面关于“四大”的观点的一种反驳或深化,暗示着色彩和形态的非本质性质。”惟心造”则表明心灵和思想的力量可以创造出超越物质的东西。

  6. 是盖有真机,谁识个中妙。:这一句可能是在说真正的艺术或学问是有其内在机理的,需要用心去理解和体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个中妙”暗示了这种深层次的理解会带来极大的智慧和领悟。

  7. 问君君不言,相视但一笑。:最后的两句可能是在结束对话或思考,诗人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微笑来表示自己的理解和接纳。这可能是在传达一种开放、包容的思想,或者是在鼓励读者不要拘泥于表面的言辞,而是要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写貌”、“秋水”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于“四大”、“唯心造”等哲学概念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物质世界和精神境界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外表的“相”并不等同于内在的“性”,真正的理解和认识来自于心灵的洞察而非表面的观察。此外,诗中也体现了一种对于简单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赞赏,以及对复杂世界背后更深层次真理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反映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