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寸草留春晖,登堂犹见慈母衣。
此衣何为出玉窆,涕泣说是当时殓。
自从失恃经十年,无端换劫红羊天。
岂知金石原不坏,竟体浑坚争下拜。
吁嗟此服已泥涂,鲜明颜色不少殊。
金棺未灰重泉下,不似银杯能羽化。
身兮服兮两无亏,箧中摺叠心为悲。
相传蜕解多奇事,此语恐属齐谐志。
我惟传衣什袭藏,子孙世守毋相忘!

这首诗是诗人对母亲遗物的感慨。

首句“年年寸草留春晖”,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每年看到春天的阳光都会想起母亲的慈爱。

接着“登堂犹见慈母衣”,诗人想象在母亲的遗物中,仍能看到母亲的衣裳,这让人心生感慨。

第三句“此衣何为出玉窆”,诗人对这件衣物的起源产生了疑问,它是怎样来到这个世上的?

接下来两句“涕泣说是当时殓”和“自从失恃经十年”,描述了母亲在去世时的情景,以及诗人失去母亲的悲痛心情。

第五句“无端换劫红羊天”,诗人用“换劫红羊天”来形容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感叹人生如梦。

第七句“岂知金石原不坏”,诗人用金石比喻母亲的遗体,表示虽然母亲已经去世,但她的遗体却完好无损。

第八句“竟体浑坚争下拜”,形容母亲的遗体非常坚固,仿佛可以下拜一样。

第九句“吁嗟此服已泥涂”,诗人感叹母亲的遗容被泥土覆盖,无法见到完整的容貌。

第十句“鲜明颜色不少殊”,诗人用鲜明和不殊来对比遗容的变化,表达了对母亲容颜逝去的惋惜。

第十一和第十二句“金棺未灰重泉下,不似银杯能羽化”,分别描述了母亲遗体保存完好的状态和无法成仙的悲哀。

第十三句“身兮服兮两无亏”和第十四句“箧中摺叠心为悲”,表达了诗人对母亲遗体的怀念之情和对失去亲人的悲痛。

最后两句“相传蜕解多奇事,此语恐属齐谐志”和“我惟传衣什袭藏,子孙世守毋相忘!”,分别提到了传说中关于母亲遗体的奇事和诗人希望子孙们世世代代地守护着这些遗物,不要忘记他们的母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