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生人无虚设,此齿亦在五音列。
当其腭锋方少时,编贝一一恣餔歠。
饔飧不曾噬腊愁,称名可匹来嚼铁。
忽忽到今六十年,屠门每过空呜咽。
一饱惟求张苍乳,三寸终负张仪舌。
吁嗟乎!
头童发白犹无伤,耳聋目昏尚可说;
奈此堂堂雍齿侯,无人为汝祝哽噎!
持粱■肥着力难,得毋彼天厌饕餮?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大造生人无虚设,此齿亦在五音列。”
- 注释:在这里,作者认为人生来就有牙齿,这是大自然的安排,就像音乐的五音一样。
- 译文:伟大的造物主生下人来就安排好了牙齿。
- “当其腭锋方少时,编贝一一恣餔歠。”
- 注释:这里的“腭锋”指的是门牙,“编贝”是指咀嚼的工具。
- 译文:那时的门牙(门牙)刚刚开始露出的时候,就可以用牙齿去咬硬物了。
- “饔飧不曾噬腊愁,称名可匹来嚼铁。”
- 注释:这里的“饔飧”指的是吃,“噬”是咬的意思,“腊愁”是形容牙齿磨损后的感觉。
- 译文:吃饭的时候从来没有因为牙齿磨损而烦恼,可以像嚼铁那样坚硬。
- “忽忽到今六十年,屠门每过空呜咽。”
- 注释:这里的“忽忽”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 译文:转眼间已经六十年过去了,每次经过屠宰场都会忍不住流泪。
- “一饱惟求张苍乳,三寸终负张仪舌。”
- 注释:张苍和张仪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这里可能暗指他们的舌头长度。
- 译文:只希望能有一顿饭吃饱,至于三寸长的舌头就让它去吧。
- “吁嗟乎!头童发白犹无伤,耳聋目昏尚可说;奈此堂堂雍齿侯,无人为汝祝哽噎!”
- 注释:这里的“雍齿侯”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人物,但具体是谁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 译文:唉!虽然我头发变白、眼花耳聋,但这些都没关系,只是可惜这个雍齿侯没有被人祝福。
- “持粱■肥着力难,得毋彼天厌饕餮?”
- 注释:这里的“梁■”可能是某种食物或物品,而“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通常代表贪婪。
- 译文:拿着梁饼肥美的食物费力地吃着,难道上天厌恶那些贪婪的人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牙齿变化的感慨。从年轻时的无忧无虑到如今年老体衰,诗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