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兄有兄客黄浦,墨绖仓皇走尘土。
低头乞食行道边,欲营半菽如登天。
蓬头稚子赤双足,劝耶且归望耶哭。
吁噫嘻,昨宵梦汝颜色黧,瘦尨叫雨声凄凄。
【注释】
岁暮七歌客四明作
《岁暮归南山》是一首五言古诗,是王维借陶渊明的诗来抒发自己辞官归隐后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大意是:到了年末了,我写下这首《岁暮归南山》,寄托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表达我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其三
有兄有兄客黄浦,墨绖仓皇走尘土。
其中“墨绖”指丧服,即墨色布制成的丧带,表示服丧;“仓皇”指急忙匆忙的样子。
低头乞食行道边,欲营半菽如登天。
这里用“低头乞食”来比喻自己的仕途不顺,生活困窘;“欲营半菽如登天”比喻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蓬头稚子赤双足,劝耶且归望耶哭。
“蓬头稚子”指的是小孩子,“赤双足”形容小孩的脚脏而红。这里用“蓬头稚子”来比喻自己的年幼;“劝耶且归”和“望耶哭”分别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担忧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吁噫嘻,昨宵梦汝颜色黧,瘦尨叫雨声凄凄。
“吁噫嘻”是叹息、感叹的声音,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往事的追忆;“昨宵梦汝颜色黧”描述了诗人在梦中看到的哥哥憔悴的形象;“瘦尨叫雨声凄凄”描绘了诗人在梦中听到的哥哥被雨淋湿的声音,以及他孤独无助的神情。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描写作者在黄浦(今上海黄浦江)遇到一个蓬头稚子的小男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首句“岁暮七歌客四明作”,交代了时间背景是在岁末,而作者正在四明(今浙江宁波)作客。这里的“四明”指的是当时的四明山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宁波市。
第二句“其三”,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第三篇诗的内容。
诗人用“有兄有兄客黄浦”开头,描述了他在黄浦遇见了一位哥哥的情景。这里的“有兄”是指他的哥哥,而“客黄浦”则表示他正在黄浦这个地方停留。
诗人用了四个短句来描绘哥哥当时的情景。第一个短句“墨绖仓皇走尘土”,描绘了哥哥因为悲伤过度,而匆匆离去的情景。这里的“墨绖”是指丧服,象征着哥哥的悲痛之情。而“仓皇走尘土”则形象地描绘了哥哥匆忙离去的场景。
第二个短句“低头乞食行道边”,进一步描绘了哥哥当时的生活状况。这里的“低头乞食”意味着哥哥正处在贫困之中,而“行道边”则表明他是在街头乞讨。
第三个短句“欲营半菽如登天”,则是进一步强调了哥哥当时的处境之艰难。这里的“半菽”是指少量的粮食,而“如登天”则形容这种困难程度之高,几乎无法克服。
最后一个短句“蓬头稚子赤双足”,则是以一个孩童的形象来比喻哥哥的年轻和纯真。这里的“蓬头稚子”形容孩童的头发凌乱,而“赤双足”则描绘了孩童的双脚赤裸无衣的状态。
诗人用两个短句来描绘这个孩童的神态和动作。第一个短句“劝耶且归望耶哭”,则是描绘了这位孩童对哥哥的劝慰和同情之情。这里的“劝耶且归”意味着他劝告哥哥回家,而“望耶哭”则表现了他内心的悲伤和不舍。
最后一个短句“吁噫嘻,昨宵梦汝颜色黧,瘦尨叫雨声凄凄”,则是对这段回忆的总结和感慨。这里的“吁噫嘻”是叹息、感叹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感慨。而“昨宵梦汝颜色黧”则描述了诗人在梦中看到哥哥憔悴的形象,而“瘦尨叫雨声凄凄”则描绘了诗人听到哥哥被雨淋湿的声音和他那孤独无助的神情。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孩童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诗人借助这个孩童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思想。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