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迟十年,不及见韬叔。
而独嗜其诗,读之已三复。
想当离乱时,孓身窜荒谷。
风尘一孤剑,天地双茧足。
扣舷而歌不成曲。
若非雍门琴,定是渐离筑。
使我读不终篇辄欲哭。
我哭尔不闻,闻之悲而弥酸辛。
江南昔年多战尘,关山处处迷荆榛。
吴宫花开惨不春,白狐跳啸黄狐奔。
至今风雨尚萧瑟,中或有尔易塞磊落之精魂。
于乎,陈后山,孟东野,如君之才世已寡。
可怜终老丞倅间,赢得狂名满天下。
我亦频年涉忧患,身世苍凉不堪写。
文章草草何足传,若论穷愁足君亚。
作诗悲君行自悲,千载下谁知我者。
我生迟十年,不及见韬叔。
而独嗜其诗,读之已三复。
想当离乱时,孓身窜荒谷。
风尘一孤剑,天地双茧足。
扣舷而歌不成曲。
若非雍门琴,定是渐离筑。
使我读不终篇辄欲哭。
我哭尔不闻,闻之悲而弥酸辛。
江南昔年多战尘,关山处处迷荆榛。
吴宫花开惨不春,白狐跳啸黄狐奔。
至今风雨尚萧瑟,中或有尔易塞磊落之精魂。
赏析:此诗为读陈师道《伏敔堂诗有感书后》有感而发之作。作者在诗中对陈师道的才华和不幸遭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伏敔堂诗有感书后》是陈师道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他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悲惨经历。
诗人在开篇就表达了自己生来迟于十年,无法亲睹陈师道的风采,但却深深喜爱他的诗歌,反复阅读。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陈师道的敬仰之情,也透露出他对陈师道命运的同情。
诗人回忆起了当年战乱时期,自己孑然一身地在荒芜的山谷中流浪。那时,风尘遮天蔽日,自己的孤剑只能用来自卫;天地之间只有一双茧足,象征着自己的孤独和无助。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战争时期的荒凉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迷茫。
诗人又回到了诗歌的主题——陈师道的诗歌。他感叹自己在欣赏陈师道诗歌的同时,却无法听到他的声音。这种无法与陈师道交流的痛苦让他倍感悲伤。同时,他也意识到陈师道的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高洁品格。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因为陈师道的诗歌而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他觉得自己仿佛被陈师道的诗歌所感染,以至于无法自拔。这种情感的投入使得他在读到陈师道的诗歌时,总是不禁要哭出声来。同时,他也意识到陈师道的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真挚人生态度,使他对自己的身世感到更加苍凉。
诗人再次回到诗歌的主题——陈师道的诗歌。他感叹自己虽然历经多年忧患,但仍然无法摆脱对陈师道诗歌的喜爱和痴迷。他觉得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却依然保持着狂放的个性和名声。这种对陈师道诗歌的热爱让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陈师道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他一生的经历。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陈师道的深切同情和对他的才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