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中条山,招手玉女峰。
黄河绕门前,涤荡万古胸。
埋头试牍中,啼号羞秋虫。
风骚适榛芜,挥刃侔神工。
脱弃范陆习,践履岑高踪。
貌似温方城,才与遇并同。
诗老性护前,于君礼独隆。
贵游负贩豪,交臂来趋风。
声名天可假,时命人能穷。
濩落王官谷,穿冢连司空。
遗文寄池北,飘散随萍蓬。
追维平生言,使我心忡忡。
虚疑玉溪底,匣剑藏芙蓉。
终当沉铁网,大索蛟龙宫。

【注释】:

尔(ér):你。

筑室中条山,招手玉女峰。

黄河绕门前,涤荡万古胸。

埋头试牍中,啼号羞秋虫。

风骚适榛芜,挥刃侔神工。

脱弃范陆习,践履岑高踪。

貌似温方城,才与遇并同。

诗老性护前,于君礼独隆。

贵游负贩豪,交臂来趋风。

声名天可假,时命人能穷。

濩落王官谷,穿冢连司空。

遗文寄池北,飘散随萍蓬。

追维平生言,使我心忡忡。

虚疑玉溪底,匣剑藏芙蓉。

终当沉铁网,大索蛟龙宫。

【赏析】:

此诗为《怀旧诗十首》的第七篇。诗人通过写自己与朋友相识的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志向、抱负和人生经历,抒发了自己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心情。

开头四句写自己的住所和周围环境。“筑室”,就是建屋。“中条山”指华山以西的一座山脉,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境内。“玉女峰”,是华山著名的山峰之一。“黄河”指流经陕西的黄河。“门”,即山口。这两句写诗人居住在华山脚下,背靠着玉女峰,面对着黄河,过着闲静的生活。“洗荡”二字,写出了黄河的气势,也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四句,写自己勤奋读书的情景。“埋头试牍中”,指的是埋头攻读经书,“试牍”是指考试时的试卷。“啼号羞秋虫”,是说自己读书刻苦,以至于到了发愁的地步,连秋天的虫子都为之羞愧。“秋虫”在这里比喻自己的处境和遭遇。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学识渊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

接下来的四句,写自己在官场上的经历。“风骚”一词,既有才华的意思,也有做官的意味。“适榛芜”是说在荒草丛生的地方任职。“挥刃侔神工”是说挥刀如同神工一样熟练。这里的“神工”既指高明的技艺,也暗指皇帝。“范陆习”指的是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范滂和卢植,他们都曾担任过太尉。“岑高踪”指的是站在高处,形容自己的地位很高。这句诗表面上是在夸耀自己的官位之高,实际上却是在讽刺当时的官场黑暗,表达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失望。

接下来的两句,写自己脱离官场、追求自由的决心。“脱弃范陆习”,意思是脱离官场的束缚,不再受到旧势力的影响。“践履岑高踪”则是说踏上仕途,追求高位。这里的“岑高踪”指的是仕途中的高官,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句,写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貌似温方城”,是说自己的外表很像春秋时期的温县令方城子皮,他是一位清廉而有才能的官吏,被后人称为“温方城”。这里的“温”字可能是笔误,应该为“温县令”。这里的“才与遇并同”是说自己的才能和命运是相匹配的。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认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现实的不满。

后面的几句,写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对未来的展望。“诗老性护前”,是说自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不会忘记过去。“于君礼独隆”,意思是对您的感情特别深厚,对您的礼节格外隆重。这里的“君”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人物,也可能是泛指某个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尊敬和对他人的关爱。

最后几句,写诗人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待。“贵游负贩豪”,意思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和经商的大富商,都是社会上的精英。这里的“贵游”是指贵族家庭,“负贩豪”是指经商的富豪。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精英阶层的羡慕。

接下来的几句,写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感慨。“声名天可假”,意思是个人的声望和名誉是由上天决定的。“时命人能穷”,是说一个人的一生都是由命运决定的,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掌握。这里的“时命”是指运气和命运,而“穷”则是无法摆脱困境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写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对未来的展望。“濩落王官谷”,意思是在荒凉的王官谷隐居生活。“穿冢连司空”,是说穿过坟墓,连接着司空府的围墙。《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张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丈夫生于世,当带金佩紫,列树常伦,揖让三公,何必拘守孤贫?’乃从南阳太守命中郎将再迁为侍中。”这里的“司空”,古代高级官职之一。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的几句,写诗人对于自己过去经历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遗文寄池北”,意思是把遗留下的诗文寄存在池塘北面。“飘散随萍蓬”,是说这些诗文像浮萍一样随风飘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回顾和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评析】:

《怀旧诗十首》,据陈衍考证,当作于光绪五年(1879年),其内容主要反映了作者在戊戌变法前后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经历,以及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和对民主思想的向往。

全诗以“怀旧”为中心,围绕作者与朋友的交往经历展开叙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写自己与朋友相识的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志向、抱负和人生经历,抒发了自己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们的心态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