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笑苏子美,终身惟一蹶。
永抛梦华尘,长啸沧浪月。
千秋觅同调,舍我更何人。
高骞云中鹤,俯视爨下薪。
当时共造迷,鬼神实假手。
委曲以相成,君无道惭负。
群儿旁快意,一网尽无馀。
借问即陆者,谁能免沦胥。
吊君水仙操,置我愚公谷。
得失物鸡虫,死生身翻覆。
歌场倏已散,此是无色天。
翩然成独往,直上三神山。

【注释】

尔:你

苏子美: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梦华尘:指梦幻般的人生

沧浪月:指苍茫的月亮

千秋:千年。

高骞云中鹤:高高的飞翔在云端的白鹤。

俯视爨下薪:从炊烟下面看着柴火。

当时共造迷:当时的人们共同陷入迷茫之中。

鬼神实假手:神灵其实是在帮助他。

群儿旁快意:群儿在一旁痛快地享受着。

陆者:指陆游。

谁能免沦胥:谁能避免沉沦呢?

水仙操:指《水仙操》曲。

无色天:没有颜色的天。比喻死后的天堂。

三神山:指蓬莱山、方丈山、瀛洲山,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以绘画为题,抒发诗人对于友人陆游的思念之情。

“怀旧诗十首人各一小传”一句点明全诗主题:怀念与陆游相识的岁月,回忆他们之间的交往。“人各一小传”说明作者将分别记述十位与自己交往密切的朋友的故事,而每一首诗都是根据一位朋友的事迹而作。这十位朋友分别是:苏轼、陆游、张耒、晁补之、秦观、黄庭坚、李流谦、杨万里、范成大、陈著。他们或文或诗,或书画或琴棋,各有专长,各有特色,各有才华,各自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被选入《宋史》的《艺文志》。

“怀旧诗十首人各一小传以相识之岁月为先后尔其八”一句总写怀念十位朋友的主题。“怀旧诗十首”,说明诗人创作了十首诗,每首都表达了对一位朋友的怀念;“人各一小传”,则表明诗人将以这些诗来记述十位朋友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才华特点。“怀旧诗”中的“怀旧”二字既表明了诗歌的主题,又体现了诗人的感情色彩。

颔联两句写诗人与苏轼的友谊。苏轼(1037—1101),字东坡,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并称“唐宋四大家”。他的词风豪放不羁,与婉约派不同,有“豪放派鼻祖”之称。苏轼一生坎坷不平,屡遭贬谪,却始终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苏轼的诗文、书画、诗词都有很高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苏轼为人坦荡豪迈,心胸豁达,不拘小节,不慕名利,与人为善。他的人格魅力使他受到后人敬仰。

“永抛梦华尘”两句写诗人与苏东坡的友情。“永抛”二字表现出诗人与苏东坡的深厚情谊,他们彼此间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梦华尘”,指梦中的世界如尘土般消散,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虚幻。“永啸沧浪月”两句则是说诗人与苏东坡一起畅饮于沧浪亭下,相互倾诉心声,吟咏诗意,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沧浪月”象征着宁静、清雅的夜晚,象征着诗人与苏东坡之间的纯洁友谊。

中间两联主要写诗人与张耒的友情。张耒(1052—1118),字文潜,号东山居士,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张耒为人正直善良,关心民生疾苦,深受人民爱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张耒与杜甫、韩愈、柳宗元、李白等人齐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首句“每笑苏子美”写诗人对张耒的欣赏和喜爱。“每笑”一词表明这种感情并非一时半刻就能表达出来的。苏东坡(1037—1101),字子美,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都令人敬佩。诗人与苏东坡结缘后,便开始欣赏苏东坡的才华和品质,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第二句“终身惟一蹶”则是说张耒虽然一生遭遇了许多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惟一蹶”表明张耒的人生经历虽充满坎坷,但从未放弃过追求理想和信念。第三句“永抛梦华尘”进一步写诗人对张耒的崇敬之情。张耒虽然一生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从不向命运屈服。“梦华尘”则象征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但张耒却能始终保持一颗坚定的心,永不迷失方向。第四句“长啸沧浪月”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张耒精神风貌的感受。张耒与诗人一样,都喜欢在大海边长啸畅饮,欣赏着皎洁的月光。这种场景充满了自由、浪漫的气息,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第五句“千秋觅同调”则是指张耒与诗人一样,都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一起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第六句“舍我更何人”则表示诗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张耒更优秀的人了。这里的“何人”可以理解为“还有谁”的意思。第七句“高骞云中鹤”则用比喻的手法赞美张耒的才情和气度。高高的飞翔在云端的白鹤形象地描绘出张耒超然脱俗的气质和才气。第八句“俯视爨下薪”则进一步强调了张耒的地位和成就。他在平民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声望,成为了人们的楷模和榜样。第九句“当时共造迷”则表示张耒与诗人一样,曾经深陷于世俗的迷雾之中。然而,他们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成功地摆脱了困境,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第十句“鬼神实假手”则是说张耒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而是因为他自身的才华和智慧。最后两句“群儿旁快意一网尽无馀”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张耒的崇敬之情。张耒在众人面前畅谈自己的学问和见解时,总能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和思考。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智慧和魅力,使听众们受益匪浅。第十一句“借问即陆者谁能免沦胥”则指出了张耒所面临过的困境和挫折。尽管他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第十二句“吊君水仙操置我愚公谷得失物鸡虫死生身翻覆歌场倏已散此是无色天翩然成独往直上三神山”则继续描写了张耒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境界。张耒在仕途上遭遇了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他将自己的经历融入诗歌创作中,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同时,他也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他的思想境界高尚而深邃,超越了世俗的名利和地位。最后两句“翩然成独往直上三神山”更是表现了诗人对张耒精神风貌的赞美和钦佩。张耒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和品格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诗歌作品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