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何来自西竺,憩足昂头观有欲。
猿公低树如有言,山僧无我何见闻。
一雏如拳缀母背,非人可以人理会。
尔曹攀枝无损根,此物云是菩提身。
【解析】
题光孝寺风幡堂所藏贯休画阿罗汉像二轴各一首 其二
打包何来自西竺,憩足昂头观有欲。
“打包”,指僧人将经卷等物品捆绑好准备带走;“西竺”指古印度佛教中心;“憩(qì)足”,停歇脚步,指驻足观看;“昂头”是抬头的意思;“观有欲”指看到阿罗汉的画像,产生了某种欲望。
“猿公低树如有言,山僧无我何见闻。”
“猿公”指树上栖息的猿猴;“有言”,指猿猴在树木上发出声响;“无我”,指没有自我,超然物外;“见闻”指看和听。这两句是说:猿猴在树枝上叫唤,好像有所诉说似的;山中的和尚不把自己看得重要,对于世间万物也就无所谓了,因而无法感知到猿猴的声音。
“一雏如拳缀母背,非人可以人理会。”
“一雏”,指小猴;“如拳”形容小猴紧紧依偎在母猴身上,好像拳头一般;“缀母背”是说小猴紧紧地依偎在母猴的身上,好像用爪子把母猴抓牢一样;“人理会”意为人是无法理解的。这两句是说:小猴子紧紧地依偎在母猴的身上,好像把母猴当成了自己的母亲一样,这种感情只有人才能体会得到;但人又有什么资格去体会呢?
“尔曹攀枝无损根,此物云是菩提身。”
“尔曹”指那些想要攀附的人;“攀枝”,比喻依附他人;“无损根”意思是说依附他人并不会损害自己的根本利益;“菩提身”指佛祖的身体,即佛身,这里用来比喻佛法无边,能够给人带来智慧。这两句是说:依附他人并不会损害自己的根本利益,而佛法无边,能够给人带来智慧。这是诗人告诫依附他人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之道,而应该追求自己的本心本性。
【答案】
①打包何来自西竺,憩足昂头观有欲。②猿公低树如有言,山僧无我何见闻。③一雏如拳缀母背,非人可以人理会。④尔曹攀枝无损根,此物云是菩提身。⑤诗人认为,依附他人并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