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梦惊雨,天明庭浸波。
几回临牖视,何异泛舟过。
砌失开花满,阶馀衬草多。
长条疑折苇,圆叶作翻荷。
独有幽窗竹,依然绿玉柯。
当风转孤挺,带湿自婆娑。
应结苍松伴,相期碧涧阿。
秋霜凋众卉,争奈此君何。
【解析】
此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通过观察庭际花竹,以花竹喻人,抒发自己孤高自许的情怀。前四句写雨后庭中景色;五至八句写庭外之景;九至十二句写庭中之景;十三至十五句写庭内之景。全诗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
夜半梦惊雨(注释):半夜里被一阵雷声惊醒,原来是一场大雨从天而降。
天明庭浸波(注释):天亮时只见庭院里的水波荡漾。
几回临牖视(注释):几次站在窗前观望。
何异泛舟过(注释):这和泛舟经过江上小桥有何差别?
砌失开花满(注释):台阶上的石阶都长满了鲜花。
阶馀衬草多(注释):台阶旁边的草丛更多了。
长条疑折苇(注释):细细长条就像被风吹折的芦苇一样。
圆叶作翻荷(注释):圆圆的叶片就像翻开的荷叶一样。
独有幽窗竹(注释):唯有那独自守护着幽深窗子的竹子。
依然绿玉柯(注释):仍然是那绿色的竹子的枝干。
当风转孤挺(注释):迎着风独自挺立的姿态。
带湿自婆娑(注释):带着潮湿自然地摆动。
应结苍松伴(注释):应当与苍劲的松树相伴。
相期碧涧阿(注释):相互期待在山涧边相聚。
秋霜凋众卉(注释):秋天的霜冻使得众多花草凋零。
争奈此君何(注释):无奈,我只好看着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夜半梦惊后,天亮时看到庭院中的花竹,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作品。
“夜半梦惊雨”一联是第一段的开头,写诗人在梦中被雷声惊醒,醒来时已是天明,只见庭院中水波荡漾。这是一幅典型的雨霁图:雨后庭院,水面荡漾,花竹摇曳。
第二联:“几回临牖视,何异泛舟过。”意思是说,我多次站在窗户旁看外面的景色,这和泛舟江上经过小桥有何差别?诗人通过对比描写,表达了对庭院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三联:“砌失开花满,阶馀衬草多”意思是说,台阶上的石阶都长满了鲜花。台阶旁的草丛更多了。这两句是对景物的具体描绘,也是作者对庭院美景的热爱。
第四联:“长条疑折苇,圆叶作翻荷。”意思是说,长长的细条就像被风吹折的芦苇一样,圆圆的叶片就像翻开的荷叶一样。这两联通过对景物的细致刻画,进一步表现了庭院之美。
第五联:“独有幽窗竹,依然绿玉柯。”意思是说,唯有那独自守护着幽深窗子的竹子,仍然是那绿色的竹子的枝干。这一联是对前文景物的总结,也是作者对庭院美景的赞美。
第六联:“当风转孤挺,带湿自婆娑。”意思是说,迎着风独自挺立的姿态,带着潮湿自然地摆动。这一联是对前面景物的进一步描述,也是对庭院之美的赞美。
第七联:“应结苍松伴,相期碧涧阿。”意思是说,应当与苍劲的松树相伴,相互期待在山涧边相聚。这一联是对前文景物的升华,也是对庭院之美的赞美。
最后一句:“秋霜凋众卉”,意思是说,秋天的霜冻使得众多花草凋零。这句是点题之笔,也暗含了诗人对庭院美景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