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篷坐寒食,犹是岭南天。
江路多芳草,春山见墓田。
岸花明彩鹢,帆席入风鸢。
却悔乡书误,归期题闰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
诗句注释:
-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人们扫墓祭祖的日子。
- 孤篷:指孤单的船只。
- 犹是:仍然。岭南天:指南方的天气。
- 江路多芳草:形容江南水乡,道路两旁长满了芳草。
- 春山见墓田:春天的山上可以看到墓地。
- 岸花明彩鹢:岸边的花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鲜艳。
- 帆席入风鸢:帆船和船帆随风飘扬。
- 却悔乡书误:后悔因为乡书而耽误了归期。
- 闰前:闰月之前,即农历的二月之前。
译文:
独自坐在寒冷的清明时节,依然是南方的温暖。
江南水乡的道路两旁长满了花草,春天的山间可以看到墓地。
岸边的花在阳光下显得特别鲜艳,船帆和船席随风飘动。
我后悔因为寄回家的信而导致归期被推迟,只能在闰月之前回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时节,独自坐在船只中,面对南方的温暖气候和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寒食”指的是清明节的前一日,也是扫墓祭祀的日子,诗人通过描写这一节日的氛围,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追思和对生命的珍惜。
“江路多芳草”,诗人通过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山见墓田”则通过描绘春季的墓地景象,传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以及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最后两句“却悔乡书误,归期题闰前”,则是诗人对自己因乡书而耽误归期的一种反思。在这里,“乡书误”既是指由于寄送书信而耽误了回家的时间,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时间的无奈。“闰前”则是指在闰月之前,暗示着诗人期待着在这个特殊的月份能够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
整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对南方温暖的气候、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以及与故乡相关的一系列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间的珍惜。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