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田田东西南北,碧波鱼戏莲叶。
藕花亭子新凉后,一桁栏干斜摺。
人影贴、唱水殿,风来香与鸥波接。
暮云千叠,想十里平山,二分明月,中有笛声擪。
缁尘海,那觅采芳菱艓。
漫寻手板支颊。
画楼若许人同倚,三尺碧筒应挟。
冰簟阔、指明镜,中央小梦宛央惬。
银河难涉,只百顷风潭,千章夏木,都借画屏摄。
【注释】
田田:水草茂盛的样子。碧波:清澈的湖水。莲叶:荷叶。亭子:凉亭,泛指建筑物。桁(qiáng)栏干:横木栏杆。人影:指游人。唱水:在水上唱歌。二分:月亮的一半。缁尘海:佛教用语,指红尘世界。采芳菱艓:采摘荷花的小舟。手板:拍手。支颊:靠脸。画楼:雕饰华丽的楼阁。三尺碧筒:形容小酒杯。冰簟(diàn):竹制的凉席。明镜:明亮的镜子。中夜梦:半夜做的梦。银河:天河,比喻浩渺无际的宇宙或遥远的距离。风潭:风平浪静的湖面。千章:形容树木繁多的样子。都借:全借给。拍案惊奇·西湖鬼语/西施泣楚/苏秦辅赵/张生巧遇/三孝子复仇/陈世美不认前妻/蒋兴哥重会虎丘/白娘子永镇雷峰/刘元普双生贵子/杜子春三入长安/王魁星下凡/柳氏显灵/沈万三还乡/钱多处白丁横暴/宋金交战黄天荡/宋五娘货郎担济困/唐解元误放落第/杨八老越国奇遇/李庆安重会故人/苏三之死/吴猛断蛇/吕洞宾醉汉/钟离权化鹤/蓝采和月宫/张果老骑驴/何仙姑戏牡丹/韩湘子吹箫/曹国舅相府/刘文彩失妻/牛子久婚寡/马当神嫁女/张天师祈雨/李靖捉妖/尉迟公显圣/包龙图断冤/张青史传名/周文用义举/王魁星失足/刘文彩再娶妻/贾似道奸臣/朱文焕两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郑子明一去不来/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两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郑子明一去不来/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两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郑子明一去不来/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两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郑子明一去不来/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两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郑子明一去不来/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两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郑子明一去不来/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两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郑子明一去不来/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两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三进土、朱文焕二度出使、王天惠最后是朱文焕二度出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和诗人与友人游湖欢聚情景的词。此词以写景为主,但景物描写并不是孤立的,而与人物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写景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上片起首三句写西湖景色。“认田田东西南北,碧波鱼戏莲叶”,点出西湖景物。作者以极其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西湖的概貌:东西南北,一片碧波,湖中鱼儿嬉戏于莲叶之间。这几句虽然写得比较概括,但是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觉。接着两句写亭子:“藕花亭子新凉后,一桁栏干斜摺。”亭子建在荷塘边上,新近刚刚凉过,那斜斜搭在栏杆上的荷叶,仿佛是亭子的衣襟。“人影贴”四字,既点明时间是傍晚,又写出了游人的闲情逸致。“人影贴”三字,活画出游人倚着栏干看水面的景况。“唱水殿”一句,既点出了地点是水上,又表明了此时此地有乐声传来。“风来香与鸥波接”二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空,只见清风送来阵阵荷花的香气,与水中嬉戏的白鸥相呼应,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暮云千叠”两句,描写的是夕阳余晖中的西湖远景。“想十里平山,二分明月,中有笛声擪”一句,则进一步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天际,那被晚霞映红的青山,那皎洁明亮的明月,那悠扬动听的笛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中片开始“缁尘海,那觅采芳菱艓”,由上片的描写过渡到写人,写游人的活动。“采芳菱艓”就是“打渔船”,“采芳”二字,说明游人是来游玩的。“漫寻手板支颊”,是说他一边打渔一边欣赏着眼前的风景。“画楼若许人同倚”,说明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可以倚着画楼观景。“三尺碧筒应挟”,则是说他的手中拿着一只小酒杯,边饮酒边观赏风景。“冰簟阔,指明镜,中央小梦宛央惬”,写游人在欣赏风景时的惬意心情。“银河难涉,只百顷风潭,千章夏木,都借画屏摄”,是说虽然无法渡过银河,但是眼前这些风潭、夏木等自然景观,都可以借助画屏来欣赏。
下片开始写游人的心情变化。“摸鱼儿十五首 其十二”
“画楼若许人同倚”,这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允许人同倚在画楼里,那么就可以尽情地享受这里的风光了。然而现实却是“画楼不许人同倚”。于是,游人就只好独自倚在画楼里,凭栏远眺,欣赏眼前的美景。“百顷风潭,千章夏木,都借画屏”,这里既是对前面所说的“百顷风潭”和“千章夏木”的描写,也是对前面提到的“冰簟”、“画屏”的进一步说明。意思是说,眼前的这些景色,都可以借助画屏来欣赏。这几句,既写了眼前的景色之美,也写出了游人心情的变化,从喜悦变为惆怅。
最后一句“冰簟阔,指明镜,中央小梦宛央惬”,意思是说,眼前这幅美丽的图画,让人陶醉其中,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冰簟”即冰盘,是一种用来盛放冰块的器具,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冰纱;“指明镜”,即指明镜。“冰簟阔”指的是冰盘很大,“中央小梦宛央惬”,则是指人在冰簟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得十分惬意。
这首词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以及游人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游人赏景时的愉悦心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