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我自栖皇,每当把酒抽刀,太息人生谁不死;
羡君能解脱,惟是人亡国瘁,低徊时局倍伤心。
【注释】
皇:皇帝。
把酒抽刀(指饮酒时拔出佩刀):《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为燕报私仇而杀庆匽,与太子俱往;至易水,既饮,发兵,酒酣,按剑而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荆轲和而歌曰:‘今日吾将沉江……’”抽刀,即言拔剑。
皇:皇帝。
君:指李白。
国瘁:国事艰难,国家危难。
低徊(huái huái):徘徊,流连。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三年(744),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诗人以黄笃恭的生平事迹为题材,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对时局的感慨。
首二句写黄笃恭自比为“太白”,并说自己常常饮酒、拔刀而叹,感叹人生无常,有谁不死亡?表达了他对生死无常的认识和对人生命运的关注。
三、四句写黄笃恭对国家的忧虑。他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法为国家出力,只能哀叹时局之悲苦。
全诗通过黄笃恭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回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