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开与落,渔娃以外谁看?
正响遍西风,千帆明灭,不是春幡。
伊人欲呼何处?
有小舟、撑出水天间。
白露横江无际,一绳雁影初还。
色香难著遣浪萍,风絮兴都阑。
似快雪时晴,珠宫贝阙,加倍清寒。
蓬窗篝灯拥被,尽白头、幽梦恋湖山。
四面青枫红蓼,绚成秋色斓斑。

木兰花慢 芦花

一般开与落,渔娃以外谁看?

正响遍西风,千帆明灭,不是春幡。

伊人欲呼何处?

有小舟、撑出水天间。

白露横江无际,一绳雁影初还。

色香难著遣浪萍,风絮兴都阑。

似快雪时晴,珠宫贝阙,加倍清寒。

蓬窗篝灯拥被,尽白头、幽梦恋湖山。

四面青枫红蓼,绚成秋色斓斑。

【注释】:

  1. 木兰花慢:词牌名。
  2. 芦花:即芦苇花,泛指芦花。
  3. 一般:寻常,平常。
  4. 渔娃:渔女,泛指女子。
  5. 春幡:春幡招展,春天里旗帜飘扬,用以招揽行人,这里比喻秋天,因为秋天的风很大,吹得旗幡乱舞。
  6. 伊人:代指情人或爱人。
  7. 小舟:小船。
  8. 白露横江:指秋季早晨的露水。
  9. 珠宫:指天上的宫殿。
  10. 贝阙:指天上的宫殿。
  11. 蓬窗:指简陋的窗户,蓬草编成的。
  12. 篝灯:指用灯心草做成的灯芯,用来照明。
  13. 幽梦:指梦境。
  14. 斓斑:色彩斑斓的样子。
    【赏析】:
    《木兰花慢·芦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芦花之美,下片写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全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深沉的情感。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写“芦花”之美。“一般开与落,渔娃以外谁看?”起句点题,“一般”二字表明这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现象。“正响遍西风,千帆明灭”,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色,风吹动着芦花,发出沙沙之声,而那些乘船远行的船只在秋风中摇曳,如同灯火般闪烁。“不是春幡”,“幡”是指旗帜,此处用来形容秋天的芦花随风飘荡的样子。
    接下来的四句是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伊人欲呼何处?有小舟、撑出水天间。”这句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渴望和呼唤,希望她能够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与自己共度时光。然而,现实却并不如自己所愿,“小舟、撑出水天间”也未能实现这一愿望。“白露横江无际,一绳雁影初还。”这两句描绘了秋日的景象,白露横江,江面无际,而远处的雁群刚刚归来。这里既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又暗指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下片则是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的抒发。“色香难著遣浪萍,风絮兴都阑。”这句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但这种感情却无处宣泄,只能化作一片孤寂的浮萍,随风飘荡。“似快雪时晴,珠宫贝阙,加倍清寒。”这几句则通过对比来表现自己的心境。快雪时晴,形容天气晴朗,心情愉悦;而珠宫贝阙,则形容自己身处高位,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却无法消除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反而让心情更加清冷。
    尾韵部分,“蓬窗篝灯拥被,尽白头、幽梦恋湖山。”这句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即使白发苍苍,也要在梦中与她相见。“四面青枫红蓼,绚成秋色斓斑。”这几句则描绘了周围的风景,青枫红蓼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些美丽的风景与自己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内心更加痛苦。
    这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