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清泪落筝琶,消尽英华抚莫耶。
中寿百年能几醉,芳春三月尚辞家。
翠鬟夹路迎桃叶,红粉下帘开柳花。
不是豪情赋团扇,欲凭惆怅遣无涯。

去梧州作 其二

感时清泪落筝琶,消尽英华抚莫耶。

中寿百年能几醉,芳春三月尚辞家。

翠鬟夹路迎桃叶,红粉下帘开柳花。

不是豪情赋团扇,欲凭惆怅遣无涯。

注释:

感时清泪落筝琶(yíng yá):指因感伤时节而流下的眼泪落在弹奏的古琴和琵琶上。

消尽英华(yīng huá):形容才华和美貌都消耗完了。

中寿百(bǎi)年:即百年之寿。

芳春三月:春天的美好时光。

翠鬟(huán)夹路:指美女们的鬓发如翠色般美丽。

桃叶:指西施在越国时被称为“浣纱女”,后来被勾践送给了范蠡,成为典故。

红粉下帘:形容女子的美丽。

团扇(duàn):古代一种圆形扇子,传说中王昭君出塞后,其夫远行思念,便将她的团扇送给她作为纪念。

惆怅(chàng táng):悲伤、愁苦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去往梧州的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首句以“感时清泪落筝琶”开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因感伤时节而流下的眼泪落在弹奏的古琴和琵琶上的场面,既表现了诗人的伤感之情,又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伏笔。

次句“消尽英华抚莫耶”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才华和美貌都消耗殆尽的感慨。这里,“英华”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莫耶”则表示诗人对此无可奈何的心情。

三、四句“中寿百年能几醉,芳春三月尚辞家”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即使活到百年之寿,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而美好的春天虽然只有三个月,也足够让人留恋不已。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又展示了他超然物外的胸怀。

五、六句“翠鬟夹路迎桃叶,红粉下帘开柳花”则是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忧伤。这里的“翠鬟”、“桃叶”、“红粉”、“柳花”都是美丽的形象,而诗人却要用“消尽英华抚莫耶”来形容它们,这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最后一句“不是豪情赋团扇,欲凭惆怅遣无涯”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团扇”典故是指王昭君远行思念丈夫时将他的团扇送给他作为纪念。诗人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虽有豪情壮志,但也只能借助悲伤之情来表达内心的无限惆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