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行水柳碧于苔,双桨冲波画不开。
鬓影如烟歌似雨,四条弦上送秋来。
【注释】
山塘:苏州的古称,因城北有山,塘水环绕而得名。
两行(háng)水柳:两岸种有垂柳,故称“两行”。
冲波:冲击波浪。
鬓影:鬓发映入水中的样子,形容水色碧绿;亦泛指鬓发。
四条弦:即琴,这里代指琴声。
【赏析】
此篇为《山塘即事》四首中的第一首。前两句写景,描写了一幅清丽宁静的水乡风景画。后两句抒情,抒发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是一首咏物抒怀的好诗。
两行水柳碧于苔,双桨冲波画不开。
鬓影如烟歌似雨,四条弦上送秋来。
【注释】
山塘:苏州的古称,因城北有山,塘水环绕而得名。
两行(háng)水柳:两岸种有垂柳,故称“两行”。
冲波:冲击波浪。
鬓影:鬓发映入水中的样子,形容水色碧绿;亦泛指鬓发。
四条弦:即琴,这里代指琴声。
【赏析】
此篇为《山塘即事》四首中的第一首。前两句写景,描写了一幅清丽宁静的水乡风景画。后两句抒情,抒发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是一首咏物抒怀的好诗。
石门 孤峭摩空碧,登临欲振襟。 先天开一线,特地拔千寻。 冷翠逼衣湿,飞泉带雨淋。 仙踪何处觅,洞口白云深。 注释: 1. 孤峭摩空碧:形容山峰孤立高耸,直插云霄,如同碧玉般晶莹剔透。 2. 登临欲振襟:指诗人站在高处,准备振作精神,意气风发地迎接挑战。 3. 先天开一线:指山峰从远处开始就如一条线般分叉延伸,给人一种无限延伸的感觉。 4. 特地拔千寻:形容山峰的气势雄伟,仿佛拔地而起
以下是对《八月十五夜板桥玩月二首·其二》的逐句解释、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诗意与注释:《八月十五夜板桥玩月二首·其二》是杜甫创作的一组诗,其中第二首描述了中秋之夜在板桥上赏月的情景。诗句“歌吹喧今夕,乘潮打桨频。”描绘了中秋佳节的热闹气氛和人们乘船游玩的情景。“独邀千里月,来唤六朝人。”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月亮并唤起了历史的回忆。最后两句“风露寒入许,江山迹已陈
这首诗的原文是: 八月十五夜板桥玩月二首其一 矮屋抽身早,凭栏对月华。 箫声翻子夜,柳色认丁家。 径欲乘风去,高寒玉宇赊。 沿街听瓦卜,吉语向人夸。 注释: 1. 矮屋抽身早:形容自己早早地摆脱了矮小的房子。 2. 凭栏对月华:站在栏杆旁欣赏月光。 3. 箫声翻子夜:用箫的声音模仿子夜时分的场景。 4. 柳色认丁家:根据柳树的颜色认出某人或某物(丁家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5. 径欲乘风去
【注释】 1. 恻恻:形容寒气逼人。 2. 碧纱:指窗子上的帘幕,以竹为材料做成的一种帘子,称为“碧纱”。 3. 韶华:美好的年华。 4. 夕阳人散梨花院:夕阳西下,人们散去,院子里的梨花落满了院子。 5. 春归燕子家:春天归来了,燕子飞回了它们的家。 6. 半帘抽晚笋:一半的竹帘上抽出了晚上的笋。 7. 暖烟一榻炙新茶:温暖的烟雾笼罩着榻(床)上的新茶。 8. 绿绣苔钱涩
【题解】 寄畅园亭:在今江苏无锡市北,为唐白居易所建。此诗为诗人游览寄畅园而作。 曲蹬拨云上:曲折的山路通向云中。 诸峰拱一亭:众山环抱着这座小亭。 松声作竿籁:松涛如箫,是风吹松针的声音。 石气有仙灵:岩石上弥漫着仙境的气息。 衣冷逼深翠,泉幽飞古青:衣服感到寒凉了,泉水显得幽清了。 便思凌绝顶,举手摘寒星:想要登上最高点,伸手摘下天上的星星。 【注释】 ①“寄畅”句:指寄畅园亭。
以下是对《山塘即事四首 其四》的逐句解读: 1. 诗句翻译: - “琵琶水面日闻歌,愁绝当筵唤奈何。”:在平静的水面,每日都能听到琵琶的声音,忧愁到了极点,在宴会上不禁呼唤着无可奈何。 2. 译文: - 在水面上,琵琶声日复一日地传来,我因无尽的忧愁而感到绝望,以至于无法再继续享受宴席的快乐。 3. 注释: - 琵琶:一种弦乐器。 - 水面:指的是江水或湖泊。 - 日闻歌:每天听到歌声。
由石门登三茅峰遇雨 注释: 1. 洞户何年闭:洞户,指石门。何年,何时。关,关闭。2. 登临亦快哉:登临,登上高处。亦,也。快哉,高兴的样子。3. 危崖当地出:危崖,危险陡峭的山崖。当地出,突然露出。4. 急雨蔽天来:急雨,急促的雨。蔽天,遮蔽天空。5. 远景昏如雾:远景,远处的景象。昏如雾,像雾一样昏暗。6. 飞流响似雷:飞流,水流迅速。响似雷,声音像雷一样。7. 茅庵且小憩:小憩
以下是对该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一棹拿音转水隈:用一艘船摇桨的声音,将船只引领到了水流的弯曲处。“一棹”指船桨,“拿音”形容其声音清晰而有力。 2. 卷帘岚翠泼新醅:卷起帘子,让新鲜的山间空气扑面而来。“卷帘”表示拉开窗帘的动作,“岚翠”指的是山间的清新空气,“泼新醅”则形象地描绘了空气中带着新鲜酿酒的香气。 3. 自知不满闲鸥笑
己巳三月十四雨后知鱼槛玩月 注释:己巳:即己巳日,古代指农历四月三日。三月十五为清明节后一日;十六为立夏节后一日;十七为小满节后一日;十八为芒种节后一日;十九为夏至节后一日;二十为小暑节后一日。此诗当是作者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满”节后一日所写,时值三月下旬。 译文: 松顶飞瀑轰鸣声,寒气逼人晚风吹拂画屏。 鞋印沾满了青苔,鬓发被微风轻轻吹拂着。 月光下鹤影摇曳在竹丛中,雨后鱼儿游动在水草丛中。
【注释】 一簇唐花:指墓前的花。护短坟:指墓前的石碑刻有死者的姓氏。姓名片石:指墓碑上刻着死者的名字。嶙峋(línxūn):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碑石的形状奇特。真娘:指陈娇娘。酹(lěi)过:在祭祀时把酒洒在地上表示哀悼。五人:指陈娇娘与她的丈夫李宝嘉一起葬于此。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客居苏州之时。诗中描写了苏州山塘一带的古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一簇唐花护短坟”
【注释】 山塘:在今江苏苏州。即事:触景生情。四首:此指第四首。碧栏:青绿的栏杆。修廊:长廊,有屋檐的长廊。石级:石砌的台阶。自和:自己吹奏。风铃:挂在高处随风摇动的铜铃。天半:天空的上半部,此处指天空。一枝:指一株垂柳。颓:倒塌,倾斜。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游览山塘时所见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山塘美景的喜爱之情。 “碧栏曲折绕修廊”,碧栏:绿色的栏杆,这里指园林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曲折
【注释】 一簇唐花:指墓前的花。护短坟:指墓前的石碑刻有死者的姓氏。姓名片石:指墓碑上刻着死者的名字。嶙峋(línxūn):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碑石的形状奇特。真娘:指陈娇娘。酹(lěi)过:在祭祀时把酒洒在地上表示哀悼。五人:指陈娇娘与她的丈夫李宝嘉一起葬于此。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客居苏州之时。诗中描写了苏州山塘一带的古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一簇唐花护短坟”
以下是对《山塘即事四首 其四》的逐句解读: 1. 诗句翻译: - “琵琶水面日闻歌,愁绝当筵唤奈何。”:在平静的水面,每日都能听到琵琶的声音,忧愁到了极点,在宴会上不禁呼唤着无可奈何。 2. 译文: - 在水面上,琵琶声日复一日地传来,我因无尽的忧愁而感到绝望,以至于无法再继续享受宴席的快乐。 3. 注释: - 琵琶:一种弦乐器。 - 水面:指的是江水或湖泊。 - 日闻歌:每天听到歌声。
【注释】 1. 恻恻:形容寒气逼人。 2. 碧纱:指窗子上的帘幕,以竹为材料做成的一种帘子,称为“碧纱”。 3. 韶华:美好的年华。 4. 夕阳人散梨花院:夕阳西下,人们散去,院子里的梨花落满了院子。 5. 春归燕子家:春天归来了,燕子飞回了它们的家。 6. 半帘抽晚笋:一半的竹帘上抽出了晚上的笋。 7. 暖烟一榻炙新茶:温暖的烟雾笼罩着榻(床)上的新茶。 8. 绿绣苔钱涩
绿波划破木兰舟,饯别东风作冶游。 山好似诗工写意,春浓如酒不浇愁。 良辰已届重三节,诸子兼居第一流。 落拓青年成结习,醉乡花苑总句留。 译文: 绿波荡漾的木兰舟划破了春天的宁静,我们在这里欢聚,共度佳节。山峦如同诗人笔下的写意画,生动又富有诗意。春天的气息浓郁如酒,让人忘却烦恼。美好的时光已经来到了清明节这一天,大家相聚一堂,享受着青春的快乐。虽然我有些落拓不羁,但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题解】 寄畅园亭:在今江苏无锡市北,为唐白居易所建。此诗为诗人游览寄畅园而作。 曲蹬拨云上:曲折的山路通向云中。 诸峰拱一亭:众山环抱着这座小亭。 松声作竿籁:松涛如箫,是风吹松针的声音。 石气有仙灵:岩石上弥漫着仙境的气息。 衣冷逼深翠,泉幽飞古青:衣服感到寒凉了,泉水显得幽清了。 便思凌绝顶,举手摘寒星:想要登上最高点,伸手摘下天上的星星。 【注释】 ①“寄畅”句:指寄畅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