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轻寒护碧纱,香残酒冷送韶华。
夕阳人散梨花院,细雨春归燕子家。
湿翠半帘抽晚笋,暖烟一榻炙新茶。
空阶绿绣苔钱涩,吟遍回阑手屡叉。

【注释】

  1. 恻恻:形容寒气逼人。
  2. 碧纱:指窗子上的帘幕,以竹为材料做成的一种帘子,称为“碧纱”。
  3. 韶华:美好的年华。
  4. 夕阳人散梨花院:夕阳西下,人们散去,院子里的梨花落满了院子。
  5. 春归燕子家:春天归来了,燕子飞回了它们的家。
  6. 半帘抽晚笋:一半的竹帘上抽出了晚上的笋。
  7. 暖烟一榻炙新茶:温暖的烟雾笼罩着榻(床)上的新茶。
  8. 绿绣苔钱涩:青苔被湿润而变得光滑如绣,颜色显得有些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末春初的景色。诗中描述了寒冷、寂寞、孤独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无奈。

首句中的“恻恻轻寒”用来形容寒气逼人,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紧接着的第二句“香残酒冷送韶华”,则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又寂寞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年华的回忆和留恋。

第三句“夕阳人散梨花院”,则是将诗人自己置于一个充满寂寞和孤独的环境中,夕阳西下,人们纷纷离去,留下了空旷的梨花院。这种场景使得诗人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

接下来的第四句“细雨春归燕子家”,则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细雨蒙蒙,燕子们欢快地飞舞着,回到了它们温馨的家中。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感受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第五句“湿翠半帘抽晚笋”,则描绘了一幅清新而美丽的画面。湿润的竹帘上抽出了晚上的笋,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种景象使得诗人感到一丝欣慰和希望。

最后两句“暖烟一榻炙新茶”和“吟遍回阑手屡叉”,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舒适的画面。温暖的烟雾笼罩着榻(床)上的新茶,使得整个房间充满了香气。诗人在吟诵诗句的同时,不禁多次停下手中的笔,感叹着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这首诗通过对季节变化、天气变化以及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