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几之深,进德之猛,我愧不如,奈天靳晚成,绩学为才名所掩;
群萌未晤,大难未纾,君何能瞑,倘海填冤愤,精魂挟愿力归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我愧不如”,是说自己不如他;“奈天靳晚成”,是说上天不让他早日成就;“绩学为才名所掩”是说他的学业才能被才名所掩盖;“群萌未晤”,是说百姓没有见过他;“大难未纾”,是说天下还没有太平;“君何能瞑”,是说国君不能瞑目;“倘海填冤愤,精魂挟愿力归来”,是说如果海底填平了冤枉的怨恨,精魂就会挟着愿望的力量回来。据此可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黄远庸未能及时建功立业而抱憾不已的心情。

【答案】

①研几之深:研究治国方略的深远。(译文)②进德之猛:修养道德的迅速。(译文)③我愧不如:我自愧不如他。(译文)④奈天靳晚成:可惜上天不让他早日成就。(译文)⑤绩学为才名所掩:他的学业才能被才名所掩盖。(译文)⑥群萌未晤:百姓没有见过他。(译文)⑦大难未纾:天下还没有太平。(译文)⑧君何能瞑:国君不能瞑目。(译文)⑨倘海填冤愤:如果海底填平了冤枉的怨恨。(译文)⑩精魂挟愿力归来:精魂(即灵魂)将挟带着愿望的力量返回来。(译文)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黄远庸被害后不久所作。当时,作者正在京城任礼部主事,目睹朝廷上下奸邪横行,民生凋敝,国势危急,内心十分焦虑,于是写下此诗,以表达对黄远庸的哀悼之情以及对时局的忧虑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