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丝长烟漠漠。
节近清明,雨润秋千索。
底事流莺惊梦觉。
起来独坐垂珠箔。
庭畔小桃将吐萼。
几日春寒,好景俱抛却。
焉得双鱼云外落。
一函慰我离愁恶。

【解析】

1.“杨柳丝丝长烟漠漠”:杨柳条细而长,烟雾蒙蒙。此句为写景。柳丝细长,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烟雾。

2.“节近清明,雨润秋千索”:节气已近清明节,细雨滋润了秋千绳索。此句为写景。春寒料峭,小雨绵绵,使得秋千绳索湿润,增添了一丝凄迷的情调。

3.“底事流莺惊梦觉”:不知是什么东西惊扰了我的好梦?此句为抒情。流莺惊飞,使诗人从梦中惊醒,暗示诗人因思念妻子而失眠多梦。

4.“起来独坐垂珠箔”:我起身独坐,在珠帘下垂的帷幕里徘徊,独自面对窗前。此句为抒情。独坐,表明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垂珠箔,则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5.“庭畔小桃将吐萼”:庭院里的小桃花将要开放花蕾。此句为拟人。小桃即将开花,但春天的暖意还不足使它们完全绽开,故以“将”表未然。

6.“几日春寒,好景俱抛却”:春寒几日,美丽的景色都抛弃了我。此句为抒情。春寒,天气转暖后仍残留的寒冷天气,此时春色正美,但却被抛弃了。表达了作者因思念妻子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7.“焉得双鱼云外落”:如何才能得到一对书信呢?这两句为抒情。作者想象自己如果能得到一封家书,就如得到一对双鱼一样珍贵。此处化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乌孙公主》之诗:“愿因一纸书,无事不相见。”表达作者盼望妻子来信的心情。

8.“一函慰我离愁恶”:寄给我一信,让我的相思之情得以安慰。此句为抒情。通过想象得到回信,以此排遣自己的相思之情。

【答案】

译文:

长久没有收到家信,只好以唱歌解闷。杨柳丝条细长,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烟雾。时值清明将近,细雨滋润了秋千绳索。不知是什么原因,使得流莺惊飞,使我从梦中惊醒?起床独自一人坐在珠帘垂下来的帷幕里徘徊,独自面对窗前。庭院里的小桃花将要开放花蕾,几日来的春寒还没有消散,美丽的景色都抛弃了我。如何才能得到一对书信呢?这两句为抒情。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贞二年(1296)春,当时作者正在京师任职。由于作者长期远离家乡,思念妻子的心情十分迫切。上片写久不见妻子来信时的愁绪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联想。“杨柳丝长烟漠漠”,写的是眼前所见,但见杨柳丝丝长长,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烟雾。“杨柳”二字是全词的线索,它既点明季节,又烘托环境气氛。“节近清明,雨润秋千索”,是说节令已到清明,连带的还有细雨纷纷洒落在秋千上。这里虽未直写思念妻子,但可以想见此时作者正与妻子在户外荡秋千的情景。下片写因长时间不能与妻子通信而产生的种种烦恼和痛苦。“底事流莺惊梦觉”、“起来独坐垂珠箔”,二句写因听到鸟声而从梦中惊醒。“庭畔小桃将吐萼”、“几日春寒,好景俱抛却”,二句写看到小桃将要开花、春天的景色已经过去而倍感惆怅。最后一句写希望收到妻子的家书来排遣心中的苦闷:“焉得双鱼云外落”。结尾处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乌孙公主》之诗:“愿因一纸书,无事不相见。”表达了作者盼望妻子来信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