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摹宋院画,花色赤如土。
问名为木棉,发艳独奇古。
赫若朱衣神,不比红裳女。
五丈阿房旗,十围金轮柱。
高干必掩群,奇葩向天吐。
鹑火挂屋角,珊瑚出海浦。
疑是丹穴凤,翔风散毛羽。
登台瞰春城,光采照万户。
自斗天云霞,不忧海风雨。
絮著复丰茸,温氄救贫窭。
色正兼体直,耐久且高举。
糟魄又利用,可颂德有五。
移此贡汉廷,玉树安足数。

【注释】

越王台:古建筑,在今广州市越秀山上。木棉:落叶大乔木,花如棉,红色,有白色和紫色品种。五丈阿房旗、十围金轮柱:阿房宫是秦时秦始皇所建的宫殿,金轮是铜制车轮,比喻高高的楼阁。疑是丹穴凤,翔风散毛羽:“丹穴”,传说中凤凰栖息之所。“翔风散毛羽”,喻其飞翔的样子。“丹穴凤”即凤凰。玉树:指汉武帝时的太子刘据,后成为汉昭帝,故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越王台木棉为题,通过描写越王台木棉的特点,赞美了它那鲜艳夺目的色彩,高耸入云的姿态,以及不畏风雨的精神。全诗用比兴手法,借木棉歌颂了汉廷的圣明之君,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第一句说“越王台木棉”,点明了诗题。越王台是广州越秀山上的建筑,唐代诗人杜甫曾作过“越王台上望桂林”(《登岳阳楼》)的名句。这里诗人将木棉树与越王台联系起来,说明木棉在越王台生长。

二、三两句写木棉的颜色。诗人说,谁能画出像木棉那样红得像土一样的颜色呢?木棉花火红火红的,独出心裁,与众不同。诗人赞叹它发艳独奇古。

四、五两句写木棉的形貌。诗人说,木棉的枝干多么威武高大啊!它的树冠像朱衣神,又不像一般的美女那样娇嫩妩媚。它有五丈的高度,又有十围粗的树干,真是高干必掩群。

六、七两句写木棉的气势。诗人说,木棉树就像五丈高的朱红色的旗帜,又有十围粗的大铜车轮子。诗人用“赫若”、“不比”两个动词,把木棉树的威风凛凛写得活灵活现。诗人还想象木棉树枝干高耸,直插云天。这一句中“高干”、“必掩”、“奇葩”、“朝天吐”等词语都写出了木棉树的雄姿。

八、九两句写木棉的分布情况。诗人说,木棉树像鹑火一样悬挂在屋角,又像珊瑚一样出现在海边。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木棉树遍布天涯海角的壮丽景色。

十、十一两句写木棉的传说。诗人说,它就像是丹穴里的凤凰,在狂风中翱翔,抖落羽毛,飞向天空。这句中的“翔风散毛羽”一句更是传神地写出了木棉树的英姿。

十二到十七句写木棉的生命力。诗人说,它不怕风吹雨打,即使遇到海风暴雨,它也顽强地生长着。

十八句写木棉的用途。诗人说,这种树皮温软,可以治病;叶子茂盛,可以救贫;它的花色纯正而且直挺拔,耐久而又高大;它的果实鲜红可爱,光彩照人。最后一句诗人用“糟魄”一词,写出了木棉树结实多子的特点,也赞美了木棉树结出的果实多而甜美。

十八句写木棉树的用途。诗人说,这种树皮温软,可以治病;叶子茂盛,可以救贫;它的花色纯正而且直挺拔,耐久而又高大;它的果实鲜红可爱,光彩照人。最后一句诗人用“糟魄”一词,写出了木棉树结实多子的特点,也赞美了木棉树结出的果实多而甜美。

尾联写赞颂汉廷圣明,希望皇帝继续发扬光大。诗人说,把它献给朝廷吧,汉廷的玉树怎么能数得清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