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嵩岂任柱,雨泣问真宰。
【注释】
1.彭刚直公:指杜甫。彭刚,指杜甫号。2.群嵩:众山峰。3.岂任:岂可任凭。4.柱:撑持;支撑。5.雨泣:像雨水一样地哭泣。6.真宰:即“真宰”是道教名词,这里指天帝,也比喻皇帝。 7.问:询问的意思。8.真宰:指上天或皇帝。9.真宰:指上天或皇帝。
【赏析】
这首诗作于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华州弃官后返回长安,在赴奉先之途中,经过河南府(今洛阳)时所作。诗人借对嵩山的咏叹,表达了自己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
首句以“群峰”为比,暗喻唐王朝的统治者。“难道任凭他们撑住这国家吗?”这是对统治者的责问。诗人用“群峰”来比“群山”,是因为嵩山是天下名山,群峰耸立,气象万千。而唐代自武后以来,政治上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诗人忧心忡忡,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次句“雨泣”是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自然现象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雨泣”是说雨声如同人在啜泣一般,仿佛是雨在向天帝诉说自己的苦衷,请求他主持公道。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声悲切的样子,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安,也暗示了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
第三、四句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唐王朝命运的担忧。“问:真宰”,是说天帝呀!请听听我的呼声吧!“天帝”,在这里是指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诗人所要向其发出的呼唤。“真宰”,是说天上的主宰者,也就是天帝。“真宰”,就是“真君”、“真主”,是对天子的尊称。“问:真宰”,是说请你听一听我的心声吧!“真宰”,就是“真君”或“真主”,是对天子的尊称。“问:真宰”,是说请你听听我的心声吧!
最后两句“谁怜”二句,意思是说:谁能同情我呢?谁又能理解我的苦衷呢?诗人在这里发出了深深的哀鸣,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失望。
全诗通过对嵩山的咏叹,表达了作者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同时,诗人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巧妙地运用拟人和反问等手法,使诗篇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