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遘末造,天戒犹未央。
连延三辅地,十岁九旱蝗。
害气致晦蒙,妖星为欃枪。
有时雨如血,疵疠见伯强。
中原复凶饥,行者心尽伤。
城郭渐芜塞,弱肉争豺狼。
边境士易骄,脱巾呼癸庚。
丝管敛且尽,国计何苍黄。
守臣系安危,川决必有防。
涓涓不能遏,泛滥日以长。
蛾贼关西来,纵横入畿疆。
诏纸下六郡,大义诚激昂。
我亦良家子,戴履共一王。
闻诏即自誓,肯复依旧乡。
雄剑久挂壁,拂拭生辉光。
持此报恩去,存殁惟沙场。

当新安吏

我生逢末造,天戒犹未央。

连延三辅地,十岁九旱蝗。

害气致晦蒙,妖星为欃枪。

有时雨如血,疵疠见伯强。

中原复凶饥,行者心尽伤。

城郭渐芜塞,弱肉争豺狼。

边境士易骄,脱巾呼癸庚。

丝管敛且尽,国计何苍黄。

守臣系安危,川决必有防。

涓涓不能遏,泛滥日以长。

蛾贼关西来,纵横入畿疆。

诏纸下六郡,大义诚激昂。

我亦良家子,戴履共一王。

闻诏即自誓,肯复依旧乡。

雄剑久挂壁,拂拭生辉光。

持此报恩去,存殁惟沙场。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农民起义军在斗争中坚持革命到底的诗。首联点明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13年),是“天宝之乱”的前奏时期,当时天下大水成灾,朝廷内外一片混乱,人民生活极其困苦;次联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严重状况:水、旱、蝗虫、疫病等灾害接连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三四联则着重描写农民起义军的英勇斗争和他们的豪言壮语;五联至八联主要写农民起义军对朝廷的态度和决心:他们听到皇帝诏书就表示自己要像古代英雄一样立志报国,绝不回到旧家乡;他们把宝剑擦拭得闪闪发亮,准备用来杀敌报国。全诗通过这些具体事件,表现了起义军的英勇顽强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