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妾未字,生小皆清门。
相逢两无忌,比舍同六亲。
十四年稍长,逡巡始畏人。
十五值时难,风雨啼空村。
十六今于归,媒妁无一存。
前日府帖下,淮南大兴屯。
王事不敢避,执殳行苦辛。
君行在须臾,裀席难久温。
君意岂独忍,奈此覆冒恩。
黄巢犯东都,六宫如飘尘。
至尊尚莫保,况乃茕穷身。
裁缣作裲裆,密紒裹以纯。
君情毋弃捐,妾有双泪痕。
诗句解释与译文对照:
当新婚别
- 注释: 指作者与新娘的结婚仪式。
- 译文: 这是一首描述婚礼场景的诗,表达了新娘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忆昔妾未字,生小皆清门。
- 注释: “妾”是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称呼。“清门”指的是出身于清白之家。
- 译文: 回忆起自己尚未出嫁时,生活在一个清白的家庭里。
相逢两无忌,比舍同六亲。
- 注释: “无忌”意为没有顾忌或担忧。“比舍”指的是邻居或同住一地的人。
- 译文: 两人相见时没有顾虑,就如同家人之间一样亲密。
十四年稍长,逡巡始畏人。
- 注释: “稍长”表示逐渐长大成人。“逡巡”意为徘徊不前。
- 译文: 已经过了十四年,才渐渐长大成人,但开始害怕与人接触。
十五值时难,风雨啼空村。
- 注释: “值时难”意指遇到困难时期。“风雨啼空村”形容乡村在风雨中的寂静和悲哀。
- 译文: 十五岁时正值国家动荡,风雨中村庄显得空荡,人们只能在哀鸣声中度过。
十六今于归,媒妁无一存。
- 注释: “于归”意为回家,这里特指女子出嫁。“媒妁”是古代负责撮合婚姻的人。
- 译文: 现在十六岁了,将要出嫁,却找不到一个负责撮合婚姻的人。
前日府帖下,淮南大兴屯。
- 注释: “府帖”指官府的文书。“淮南”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或朝代。“大兴屯”可能是指大规模征兵的情况。
- 译文: 前几天官府下达文书,要求淮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征兵。
王事不敢避,执殳行苦辛。
- 注释: “王事”是指为国家服务的事情。“执殳”是持盾牌的意思,可能是军队中的职务。
- 译文: 由于是国家有召唤,不敢回避,只好拿起盾牌,承受着艰苦的工作。
君行在须臾,裀席难久温。
- 注释: “君行”可能是指君王出征或远行。“裀席”是垫子和坐席,这里比喻安逸舒适的生活。
- 译文: 您很快就要出发了,家中的舒适生活将难以持续。
君意岂独忍,奈此覆冒恩。
- 注释: “岂独忍”是说不是只有你自己忍心,而是整个家族都在忍受。“覆冒恩”意味着受到国家的恩惠却不得不承受负担。
- 译文: 君王的心思难道只是自己忍心吗?这是整个家族都在承受国家的恩惠,却必须承担这份负担。
黄巢犯东都,六宫如飘尘。
- 注释: “黄巢”是指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东都”指洛阳,当时唐朝的首都。
- 译文: 黄巢的军队攻占了洛阳,使得皇宫如同飘散的尘埃一般。
至尊尚莫保,况乃茕穷身。
- 注释: “至尊”通常指皇帝或者皇室成员。“茕穷身”意思是孤独无助的身姿。
- 译文: 皇帝尚且无法保护自己的安全,更何况是那些孤立无援、贫穷困苦的人们。
裁缣作裲裆,密紒裹以纯。
- 注释: “裁缣”是指裁剪丝帛。“裲裆”是一种古代的衣服款式。“密紒”是古代的一种头巾样式。
- 译文: 她剪裁丝绸制作了一条腰带,用它来包裹自己的头发。
君情毋弃捐,妾有双泪痕。
- 注释: “毋弃捐”是不要抛弃的意思。“双泪痕”是指泪水留下的两个痕迹,表示悲伤和不舍。
- 译文: 请你不要忘记我对你的深情,因为我将带着你的情思离开,留下了两个伤心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