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曾读《边令传》,云是保定陈子作。
才雄法赡有根柢,菁英满前气旁魄。
我尝仿佛思其人,千里停云阻河朔。
今年得遇恒山阳,斗酒论文慰萧索。
忆余为客西复东,门前车辙无一同。
高曾规矩久芜没,后人不识般倕工。
君今著书已逾尺,况复身亲见兵革。
一颦一笑皆有由,岂是寻常老逢掖。
莫言上策不见收,长安少年多彻侯。
君才如此合贫贱,且醉醇酒吟清秋。
君不见江河之势原东流。

《赠陈蔼公》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深厚友谊和对其才华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对友人的描写,展现了其卓越不凡的个性特点以及深厚的学识和道德情操。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作者介绍
  • 陶澄,字季深,一字季,号昭万,宝应人。清代诗人,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1. 诗句赏析
  • 才雄法赡有根柢:这句形容友人才华出众,学识渊博,根基扎实。
  • 菁英满前气旁魄:形容友人气质非凡,充满朝气,引人注目。
  1. 译文及注释
  • 往者曾读《边令传》,云是保定陈子作:诗人曾读到《边令传》,认为书中的主角是保定陈子所作。
  • 千里停云阻河朔:比喻友人的名声大,足以使诗人为之停留思考。
  • 今年得遇恒山阳:诗人今年有幸在恒山遇到这位友人。
  • 斗酒论文慰萧索:用美酒和诗文来安慰诗人因友人而感到的孤寂无聊。
  • 忆余为客西复东:诗人回忆自己作为客人,曾经在西边又回到东方。
  • 高曾规矩久芜没:古人的规矩和法则被遗忘了。
  • 后人不识般倕工:后人无法识别出般倕这样的手艺人。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与友人相聚时所作,通过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敬仰和怀念。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赞美和怀念。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描述,展现了其卓越不凡的个性特点以及深厚的学识和道德情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深厚友谊的珍视。
  1. 文学手法
  • 比喻:诗人将友人比作“菁英”,形容其气质非凡,充满朝气。
  • 夸张:如“千里停云”形容友人名声之大,足以让诗人为之停留。
  1. 艺术特色
  • 形象具体:诗人通过具体的形象描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 情感真挚: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使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1. 启示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礼赞。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会给我们带来知识和力量,陪伴我们度过困难时刻。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友情,用心去维护这份珍贵的感情。

《赠陈蔼公》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深厚友谊和对其才华的赞美之作,更是一首充满真挚感情和深刻寓意的作品。它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对友情的礼赞,以及对知识和力量的追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