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叠巘寒烟夕,十里蛙声送归客。
篮与出没无东西,独缘微磴寻颓壁。
花冥星暗松如盖,回望还疑风雨至。
春山正有杜鹃啼,鸿蒙一炬游天地。
扑人苍翠谁能扫,携筇记出山阴道。
苦持闻见叩灵踪,兹行却信卧游好。
羊肠折坂惊风起,恍惚衔枚袭飞骑。
高垒常关虎豹立,士卒先登尽超距。
回峦深箐阴磷碧,天低露下凄苔迹。
空怜伏轼老卿轲,已误担簦诵儒墨。
寂寞哀湍起夜吟,世外安知鸡犬音。
凭君领取苍茫意,明日相思满白云。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春,当时作者在长沙幕府任从事,与刘禹锡一起游焦林山。诗先描写了诗人由崔公桥夜趋焦林山时所看到的景物,然后写诗人到焦林后所见的景致,最后抒发了诗人对焦林山的感受。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高远幽雅,富有哲理意味。

“阴阴叠巘寒烟夕,十里蛙声送归客。”起句写诗人由崔公桥夜趋焦林山时所看到的景物。“阴阴”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渲染出一种清幽寂寥的氛围。“阴阴”二字,给人以冷意;“叠巘”一词,则给人一种险峻的感觉;“寒烟”、“夕”又使人产生凄凉之感。“十里”两句写诗人听到的蛙鸣声,是诗人在行进途中所听到的自然之声。这两句以听觉为线索,写出了诗人行路的艰辛。“十里”两句,既是写景色,又是写声音,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篮与出没无东西,独缘微磴寻颓壁。花冥星暗松如盖,回望还疑风雨至。”第三联两句写诗人在焦林山上所见的景象。“篮与”两句,写诗人在登山过程中所见的景色:篮子随着地势起伏而上下移动,不知所止。“独缘”,意为独自攀援;“微磴”,意为细小的石阶;“颓壁”,意为倒塌的墙壁。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描绘出了一幅奇特的山水画。“花冥”两句写诗人在登临高处所见的景象:花朵昏暗,星星隐去,仿佛是一片黑暗;松树茂盛,枝叶繁密如伞。这一联写得十分传神。“回望还疑风雨至”一句,将诗人置身险境的惊险感受传达得淋漓尽致。

“春风正有杜鹃啼,鸿蒙一炬游天地。”第四联两句写诗人在焦林山上所听到的声音。诗人听到杜鹃的啼声,联想到了“鸿蒙”,这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世界或宇宙的神话概念。“鸿蒙一炬游天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火光照亮下,整个世界变得渺小无比,就像在大火中一样。这一联将大自然的宏伟与人类渺小的对比表达得十分生动。“扑人苍翠谁能扫,携筇记出山阴道。”第五联两句写诗人在焦林山顶所看到的景色:青翠的树木丛生,难以用双手清扫;带着拐杖记下了山路之美。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苦持闻见叩灵踪,兹行却信卧游好。”第六联两句写诗人在焦林山上的所见所感。“苦持”意为苦苦追寻;“叩”,意为叩击;“灵踪”,意为神奇的踪迹;“兹行”,意为这次旅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羊肠折坂惊风起,恍惚衔枚袭飞骑。”第七联两句写诗人在焦林山上所经历的险阻。诗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着,突然一阵狂风刮起,仿佛是一支军队正在行军。这里的“折坂”、“飞骑”等词语都描绘出了山路之险。第八联两句写诗人在焦林山顶所看到的景色:“高垒常关虎豹立,士卒先登尽超距。”“高垒”指的是坚固的堡垒;“关”是防守的意思;“士卒”是指士兵;“先登”意为首先登上山顶。这一联描绘出了山顶之上的雄伟景象。第九联两句写诗人在山顶上所经历的险情:“回峦深箐阴磷碧,天低露下凄苔迹。”“回峦”指的是曲折连绵的山峦;“深箐”指的是茂密的树林;“阴磷”意为阴沉发蓝;“凄苔迹”指地面上长满了苔藓。这一联进一步描绘出山顶之上的景象。第十联两句写诗人在山顶上所感受到的寒冷气息:“空怜伏轼老卿轲,已误担簦诵儒墨。”“空怜”意为白白地惋惜;“伏轼”指的是古代官员坐在车前横木上;“轲”,指孔子;“担簦”意为背着行囊;“儒墨”,指儒家和墨家。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之情。第十一联两句写诗人在山顶上所经历的事情:“寂寞哀湍起夜吟,世外安知鸡犬音。”第十二联两句写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凭君领取苍茫意,明日相思满白云。”“苍茫”意为广阔无垠;“云”指白云;“相思”意为想念对方。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高远幽雅,富有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