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途遘忧患,慨思方在今。
衡泌有寤言,悠悠弦素琴。
游鳞久潜濑,羁雌亦投林。
山中霜露高,崿岫杳阴沈。
流淙抗馀响,虚谷写遐音。
踯躅孺子歌,逶迤梁父吟。
逝从采薇客,谢彼组与簪。
【注释】
①《左太冲集》卷三《招隐》:“衡泌”句:指晋左思的诗:“弱水何汤汤,飞蓬自南征。……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②《毛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彼美人兮,如之何咏叹!”③《楚辞·九章·哀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④《古诗十九首》之一:“采薇者谁子,王者圣明时。”⑤《诗经·小雅·甫田》:“之子于苗,选师劳之。”⑥《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⑦“流淙”,流水声。⑧“虚谷”,空阔之处。⑨《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⑩《史记·管晏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尝贫无行,年五十,发鬓已白。”⑾《汉书·王吉传》:“孝元皇帝居位久,知失职,乃诏公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⑿《汉书·贾谊传》:“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匡正,上令百官总其议。”⒀谢安在桓温死后,以功封会稽内史,因母丧去职。后任扬州刺史。《世说新语·任诞》载:“谢安年少时,安仁作宣武主簿,甚见爱重。后渡江,便有终焉,谓同岁少年云:‘国家事如此,汝曹当何以自免?’”⒁嵇康,字叔夜。“谢安目康为东山之祖”。见《世说新语·简傲》。⒂《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⒃陆机:《文赋》:“伊挚之托,吕望之期。”⒄陶潜:《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⒅《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于土中间坦腹,孙兴公含笑站在一边。”⑾陶渊明《归田园居》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草堂,坐拥鹿柴。”⑿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⒀《世说新语·品藻》载:“阮籍胸中垒块,都尽洒然。”⒁谢灵运:南朝宋诗人。有《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⒂谢灵运:南朝宋诗人。有《拟魏太子邺中歌》诗:“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⒃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等诗及散文。⒄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有《客至》《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等词赋及诗歌。⒆刘禹锡:唐代诗人。有《陋室铭》《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诗。⒇李清照:宋代女词人。《醉花阴》词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
【译文】
世间的忧虑令人苦恼,如今我感叹时光已经过去。
衡泌有言,悠悠弦素琴。
游鳞已久藏于深渊,羁雌亦投林中。
山中霜露高高升起,崿岫杳然深幽不见。
流水声与余音相互呼应,空阔之地写尽遐音。
踯躅儿童唱着孺子歌,逶迤梁父吟唱梁父吟。
逝从采薇客,谢彼组与簪。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避世隐居生活的诗作。
首联点题:“世途遘忧患,慨思方在今。”表明诗人在当今社会遭遇忧患之际感慨万千。“世途”二字,概括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忧患之事接踵而至,诗人不禁感慨良多。颔联承上启下:“衡泌有寤言,悠悠弦素琴。”衡泌,即衡山、湘水,古人以山水之美寄托情怀。诗人在衡山、湘水之间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从而产生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愿望。这里的“寤言”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悠悠弦素琴”,则描绘了诗人弹奏琴曲的情景。素琴,是指质地纯朴的琴。在这里,琴成为了诗人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颈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隐居生活:“游鳞久潜濑,羁雌亦投林。”诗人描述了自己如同游鱼一般在水中潜游,或者如同鸟儿一样栖息于树林之间。这种隐居生活既自由又宁静。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漠和超脱:“逝从采薇客,谢彼组与簪。”采薇客指的是神农氏时代的一个传说人物——伯夷、叔齐,他们因为反对武王伐纣而选择采薇为生。这里诗人用“逝从”一词表达了自己愿意追随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风范,不再追求世俗功名。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他宁愿舍弃世俗的荣华富贵,也要追求真正的自由与安宁。全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淡泊和超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