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玺纪功碑,夸示追秦烈。
秦文照百世,吴碑颇剥缺。
象书亦斯俦,其力可屈铁。
自从燔宫墙,存者宝补截。
赵宗之所藏,迄未亲几列。
阮刻溷坊迹,世或讥跛憋。
吾乡刘舍人,所蓄号匪劣。
要其精完处,视此恐难埒。
尚书笼万有,嗜异甘饕餮。
东搜扶桑制,西摹埃及碣。
三代遗法物,奥窈充阃闑。
是拓虽瑰奇,于公例旒缀。
独念雪亭人,各有肝肺热。
梁李尤好事,目眵掉笔舌。
江山冻酒痕,胜赏了一瞥。
公证汗漫游,四洲入鉴别。
持贯金石心,回数济时杰。
天演人尸之,今古赴呜咽。
还期发幽情,保粹启来哲。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1875年冬在南京参加乡试前,为陶公亭雪夜评碑图所作的题咏。此图原系清初书法家、诗人阮元所藏,后归刘恕(舍人),故称“刘舍人”。诗中既赞颂了这幅书法珍品的精绝处,又借以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的前半部分写图之精绝。首联即指出此图的珍贵,并突出其“天发神谶”之意。接着用四句高度概括全图,说明它不仅继承了秦代以来的书法传统,而且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夸示追秦烈”一句,既点出“碑”字,又将全诗引向主题。

诗的主体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赞扬刘舍人所藏碑拓之精,二是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吴碑颇剥缺”二句,是对“吴碑颇剥缺”一句的具体阐释。这一解释,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刘舍人藏碑的精绝之处。“象书亦斯俦”,则进一步强调其书法之妙。这两句诗,把全文推向高潮。

“自从燔宫墙”以下六句,是议论,也是感慨。从“存者宝补截”到“赵宗之所藏”,都是就古迹而言。最后两句“阮刻溷坊迹,世或讥跛憋”,是针对阮元而发的。阮元是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持编纂《经籍纂诂》,编定《十三经注疏》。他的书法,也颇具特色。但“世或讥跛憋”,表明他对这种讥议并不接受。这两句是说:我家乡刘舍人的收藏,虽然不次于阮元的,但他对此并不感到骄傲。“吾乡刘舍人”五字一转,引出下片议论的中心——刘舍人的书法。

“尚书笼万有”以下八句,主要评论刘舍人书法的精绝。“尚书”指刘舍人,“笼万有”指他的博学多才;“嗜异甘饕餮”指他能欣赏珍奇之物;“东搜扶桑制”指他善于搜集外国珍品;“西摹埃及碣”指他能吸取外国书法的精华;“三代遗法物,奥窈充阃闑”指他能继承我国古代书法的传统,使书法更加深奥;“是拓虽瑰奇,于公例旒缀”指他虽然能创造出瑰奇的艺术珍品,但还不符合一般的标准。这几句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刘舍人书法精湛技艺的高度评价。

“独念雪亭人”以下四句,是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叹。由于科举考试的失利,作者无法进入仕途,只能在家乡过着闲散的生活。他深感世事沧桑,国运难料,于是便寄情于古人诗词之中。这里,作者通过描绘一幅雪景图,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最后两句诗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忧虑。他认为,要想挽救国家的危亡,只有借助于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实现。因此,他呼吁大家要珍惜这难得的时光,努力读书学习,为国家的未来作出贡献。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文物的赞誉,又有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