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男儿学干谒,朝游江淮暮吴越。
漫将衣食累朱门,讵有文章动金阙。
倦游屡岁赋归欤,故人相值还唏嘘。
劝我莫作千里客,留我共读三冬书。
忆别吴阊一年久,为我糟床压春酒。
入座争迎作赋才,当筵更觅弹筝手。
酒酣慷慨唤奈何,风光一往如流波。
女坟湖北莺犹少,短簿祠南雨正多。
君家奇书一千轴,锦袱牙签光历碌。
愿随潘左伴青缃,羞与金张斗华毂。
嗟余短鬓日苍浪,太息忧来未可忘。
鼓挝马槊差亦得,若问读书非我长。
【注释】:
范龙仙前辈,即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芝兰堂:范氏家族读书的地方。长句:诗的首联。奉赠:敬赠。宋既庭李西渊等:都是范龙仙的友人。金谷:洛阳的一个富人区。王升吉:名王安国(1028—1076),北宋诗人。钱宫声:名钱公辅(1032—1094),北宋官员。韩元少:名韩维(1009—1097),北宋官员。诸子:泛指门人弟子。
四十男儿:四十岁的男人。干谒:向当政者推荐自己。朱门:富贵人家的大门。讵:岂。文章:文采。动:打动。金阙:皇宫。归欤:归来吧。故人:老朋友。值:碰见。晞嘘:叹息。莫作:别去做。千里客:远游他乡的人。三冬书:冬天读的书。糟床:酒器。春酒:美酒。糟床压春酒:形容朋友相聚的欢情。争迎:争相邀请。赋才:有文才。弹筝手:善于弹奏古筝的人。奈何:怎么办?风光:景物。一往如流波:一去不回头,像流水一样永不回头。女坟: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郊。莺犹少:黄鹂鸣叫声还很多。短簿祠: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北。雨正多:降雨很多。君家:你家。奇书:珍奇的书卷。一千轴:一千卷。锦袱牙签:用锦制成的书套,象牙制的书签。青缃:浅黄色的书衣。潘左:潘岳和左思,都是东晋时期的文人。青缃:青色的书衣。羞:以……为耻。华毂:装饰华丽的车子。差:差不多。鼓挝:击鼓。马槊:战马上的兵器。差亦得:也差不多可以了。若问:如果有人问。非我长:不是我的长处。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全诗可分为四节,每节四句,每节前均有小序,是范龙仙写给朋友李西渊和韩元少等人的赠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第一段开头四句,写自己的学习志向。”四十男儿学干谒”,意谓四十岁的男子都去求取功名。但”朝游江淮暮吴越”,却表明自己并不满足于做一般的官吏而要追求更高深的知识。”漫将衣食累朱门”,意谓把衣食之资都用在追求功名上,而没有功夫去研究学问。”讵有文章动金阙”,意为怎么就没有一点文章能够感动皇帝,使他下命令提拔呢?”倦游屡岁赋归欤”,意为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几次想辞官回家去读书。”故人相值还唏嘘”,意为遇到老朋友的时候,还不禁感叹起来。”劝我莫作千里客”,意为劝告你不要去做远行求学的人。”留我共读三冬书”,意为留下我和你一起度过寒冷的冬天去读书。”忆别吴阊一年久”,意为回忆去年在苏州离别的日子已很长了,这一句是过渡到下面的第二段。”为我糟床压春酒”,意为把我当作知己,把美酒放在我的床头,让我好好地休息。”入座争迎作赋才”,意为进坐时大家都来迎接我这个有文才的人。”当筵更觅弹筝手”,意为当筵宴之际,又去寻找善于弹奏古筝的人来伴奏。”酒酣慷慨唤奈何”,意为酒酣之后,慷慨激昂地呼唤有什么办法呢?这里表现了诗人豪放的情怀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第二段,写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交往。”风光一往如流波”,意为景色美好,让人陶醉,如同水流般一去不复返。”女坟湖北莺犹少”,意为在女坟一带,春天来临时树上的黄莺还没有很多。”短簿祠南雨正多”,意为在祠堂南面,正是雨季,雨水很多。”君家奇书一千轴”,意为你家有很多珍贵的书籍,数量达到一千卷。”锦袱牙签光历碌”,意为用锦做的书套,象牙制的书签,光彩照人。”愿随潘左伴青缃”,意为愿意跟着潘岳、左思这样的人在一起,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而不愿意和那些只知装饰华丽的车子的人同在一起。
第三段,写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理想。”嗟余短鬓日苍浪” 意为感叹自己年纪已经很大了,头发已经花白了;”太息忧来未可忘”,意为叹息忧虑的事情还很多,还没有忘记。”鼓挝马槊差亦得”,意为击鼓敲战马上的兵器,差不多也可以做到了;”若问读书非我长”,意为如果有人要问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就回答说我不是读书的材料;”若问文章动金阙”,意为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文章能感动皇帝,我也回答说不是我自己的文章;”不如且作千里客”,意为还不如暂且去做一个远行求学的人。
这首诗通过酬答朋友的赠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