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问妾从何处来,候潮门外看潮回。
今年潮比去年大,飞上三郎白石台。
《西湖竹枝词》
杨维桢笔下,杭州西湖别样风情绘
- 郎问妾从何处来
- 诗句释义:男子询问女子的来历,她来自远方。
- 注释:“郎”指的是询问的女子之夫或关心她的男子;“妾”则是古代女子对自己或对他人自称的谦称。
- 赏析:此句描绘了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的场景,通过询问对方的来处,展现了两人初次交流时的好奇与期待。
- 候潮门外看潮回
- 诗句释义:在潮水涨落之际前往潮门观望潮水的动态。
- 注释:“候潮门”是位于杭州西湖边的一个观潮景点;“看潮回”则是指欣赏潮水涨落的景象。
- 赏析: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人物对于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和探索精神。
- 今年潮比去年大
- 诗句释义:今年的潮水比去年更为壮观。
- 注释:“今年”和“去年”分别是当前年份和上一个年份;“潮比去年大”则是指潮水的规模和水位有所上升。
- 赏析:此句反映了西湖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季节更替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现象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 飞上三郎白石台
- 诗句释义:女子被邀请到三郎的白石台上赏月听风。
- 注释:“三郎”可能指的是三郎山或类似地名的山丘;“白石台”则是山顶上的一块平坦石头。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场景,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形式的创新尝试。
- “西湖竹枝词”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代杭州作为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游览、交流。杨维桢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西湖竹枝词》。
- 创作过程:杨维桢携家带口来到杭州,期间多次与友人游历西湖,对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萌生了用诗歌表达对这些美景赞美的想法。他将这些作品整理成集,称为《西湖竹枝词》,以记录和传播自己的所见所感。
- 杨维桢生平与文学成就
- 生平概述: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廷晖,号铁笛道人,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担任过翰林学士等要职,对元代文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文学风格:杨维桢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富有哲理见长,擅长运用典故和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西湖竹枝词》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
- 《西湖竹枝词》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杨维桢在《西湖竹枝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山水景物、动植物等意象,通过对西湖景色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美和意境美的氛围。
- 语言风格:诗篇语言清新自然,韵律和谐流畅,既有唐诗的豪放不羁,又不失宋词的婉约柔美,体现了元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 《西湖竹枝词》流传影响
- 社会价值:杨维桢的《西湖竹枝词》不仅是其个人艺术创作的结晶,也是元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元代诗歌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后世影响:该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被后世广泛传颂和效仿,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