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黄鸡啼复乱,凄清月照疏林。
杏花开后雁鱼沉,梧桐秋露滴,清泪欲沾襟。
宝鸭香消添兽炭,画楼人寂寒侵。
残灯明灭拥孤衾。
竹敲风故谑,疑是夜相寻。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深秋夜晚景象的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何处黄鸡啼复乱,凄清月照疏林。”

释义:

这句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景象,黄鸡在寂静的夜晚中啼叫,月亮洒下清冷的光辉照耀着稀疏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赏析:

这里“黄鸡啼”与“月照疏林”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黄鸡的啼叫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而月光下的树林又给人一种孤独感。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情感深度,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第2句:“杏花开后雁鱼沉,梧桐秋露滴,清泪欲沾襟。”

释义:

随着春天杏花的凋谢,大雁南飞,鱼儿潜藏,秋风带来了秋天特有的清新,但秋天的雨露却让诗人感到悲伤,泪水即将沾满衣襟。

赏析:

这句诗以“杏花开后”为线索,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秋天的萧瑟之间的对比。“雁鱼沉”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雁南飞、鱼儿潜藏的情景,表达了一种离别和寂寥的感觉。而“秋露滴”则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清新与凉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伤感。最后一句,“清泪欲沾襟”直接点明了诗人因秋雨而感到的悲伤之情。

第3句:“宝鸭香消添兽炭,画楼人寂寒侵。”

释义:

夜深人静时,香炉中的香料已经燃尽,只剩下兽形的炭火;画楼里的人们都已入睡,寒意逐渐侵袭。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宝鸭香消添兽炭”中的“香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添兽炭”则体现了夜晚的寒冷。“画楼人寂寒侵”则描绘了人们在深夜中沉睡的情景,进一步衬托出诗人的孤寂。

第4句:“残灯明灭拥孤衾。”

释义:

残灯忽明忽灭,我抱着孤单的被子,独自度过这个寂静的夜晚。

赏析:

这句诗通过残灯的明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而“拥孤衾”则直接表现了诗人孤独一人的情境,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第5句:“竹敲风故谑,疑是夜相寻。”

释义:

风吹过竹林发出声响,仿佛有人夜里来访。

赏析:

这句诗以风和竹为载体,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风吹竹林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让人不禁产生联想。这种想象既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读者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抒发,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夜晚。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