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灯草具会痴人,偶语诗书亦夙因。
五十自怜闻道晚,百年谁会不传真。
愿同秉烛寻流晷,便抱斯文寄贱贫。
岂为乾嘉耆旧感,纷纷漠宋总成尘。

夏曾佑的《寿严又陵六十》是一首赞美严复的诗。严复,字几道,浙江鄞县人,清末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他提倡西学,主张“中体西用”,并翻译了许多西方著作,对中国近代化有重要影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严复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人心态。

诗句:

  1. 疏灯草具会痴人,偶语诗书亦夙因。
  2. 五十自怜闻道晚,百年谁会不传真。
  3. 愿同秉烛寻流晷,便抱斯文寄贱贫。
  4. 岂为乾嘉耆旧感,纷纷漠宋总成尘。

译文:

  1. 灯光昏暗,草率地聚集了一些痴迷的人,偶尔交谈着关于诗书也属于老辈的习性。
  2. 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才感叹自己已经晚了,百年之后谁能真正传承真知灼见呢?
  3. 愿意一起拿着蜡烛追寻光阴的痕迹,就抱着这学问和文章送给那些贫穷的人。
  4. 难道是因为我对于乾嘉时期那些老前辈有所感触吗,他们的种种思想在当今社会已经被遗忘了,最终全都成了灰尘。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严复来表达对那个时代文人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严复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曾经辉煌的人物逐渐被遗忘,成为历史的记忆。

这首诗通过对严复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风气,即人们对于过去的成就和荣誉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真正的价值却难以被传承下去。这也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应该珍惜过去的成就,同时也要不断努力,传承和发展这些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