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幼岁无负米才,致我母困苦颠连,不读蓼莪犹陨涕;
幸近年遂牵车志,尽小子晨昏奉养,忽伤风木倍酸心。
译文:
惭愧年少没有能力,导致我的母亲困苦颠连,不读《蓼莪》诗仍然泪流满面;
幸运的是近年来终于牵上马车,尽儿子早晚奉养,忽然悲伤身体衰老更添酸心。
注释:
- 蓼莪:古代诗歌中用来形容母亲或母亲的悲痛。
- 幸近年遂牵车志:庆幸近年来能够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
- 晨昏奉养:早晨和晚上都照顾和供养。
- 风木倍酸心:因年老而感到悲伤,心里酸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母亲晚年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怀念之作。首句“愧幼岁无负米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轻时未能为母亲提供足够经济支持的自责。他意识到自己在年轻时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能力来满足母亲的经济需求,因此感到非常愧疚。
次句“致我母困苦颠连”,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自责背后的深层原因。作者认识到,自己年轻时的贫困不仅让母亲承受了物质上的匮乏,还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和颠连之中。这种境遇使母亲不得不忍受许多痛苦和无奈。
第三句“不读蓼莪犹陨涕”反映了作者对于无法给予母亲更好生活条件的深深遗憾。尽管他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仍然感到难过和自责,因为他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弥补这一缺憾。
尾句“幸近年遂牵车志,尽小子晨昏奉养”则表达了作者的庆幸之情。他感叹自己有幸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一个愿望——能够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并尽力照顾她的日常起居。这表明,尽管过去有许多遗憾和自责,但现在他有机会弥补过去的错误并为母亲带来更好的生活。
尾联中的“忽伤风木倍酸心”再次显露出作者内心的酸楚和不安。他突然意识到年老体弱的母亲需要更多的照顾和支持,而他已经无法像以往那样为她提供足够的关怀和陪伴。这种突然的转变让他感到更加内疚和担忧。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和愧疚感,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家庭责任的坚持和履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