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幸未芦花,迄于今得侍慈颜,自愧不如仲氏;
此日涕零萱草,痛此后莫酬罔极,承欢惟嘱亡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文学文化常识,并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的意象、情感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再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本题中,“挽继母张孺人联”是全诗的第一句,“少年幸未芦花”指少年时候有幸没有遇到战乱,可以安居;“迄于今得侍慈颜”意思是直到今天能侍奉母亲。“自愧不如仲氏”是说自己比不上仲夫人。第二句“此日涕零萱草”,意思是今天是在哭泣萱草。“痛此后莫酬罔极”的意思是悲痛今后难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承欢惟嘱亡妻”,意思是只有嘱咐亡妻好好照顾母亲。

【答案】

译文:年少时有幸没有遇到战乱,能够安家立业,直到今天能够侍奉慈母,自己惭愧地比不上仲夫人;今天在这里流泪是因为悼念死去的母亲,悲痛今后难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只能嘱咐亡妻好好照顾慈母。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指的是作者思念亡母的痛苦之情无法排遣。“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是说愁苦的情绪刚刚被忧愁冲淡了,却又马上涌上心头。作者用这两句词来形容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无法排解,总是缠绕在她的心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