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帆过尽危桥百。径纵无千尺。
便将螮蝀屈成梁。只惜都无宝带、一般长。
泠泠桥外光如电。云朵裁成片。
顷传三万六千宽。闻说真仙不䐨、放渔竿。
宝带桥
蒲帆过尽危桥百。径纵无千尺。
便将螮蝀屈成梁。只惜都无宝带、一般长。
泠泠桥外光如电。云朵裁成片。
顷传三万六千宽。闻说真仙不䐨、放渔竿。
注释:
- 蒲帆:用蒲草编织的帆。
- 螮蝀:指船桨,泛指舟楫。
- 屈:弯折,弯曲。
- 三万六千宽:形容桥面很宽。
- 䐨:指划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宝带桥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宝带桥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魅力。
首句“蒲帆过尽危桥百”,描绘了一幅船只在危桥上缓缓行进的画面。蒲帆象征着小船,而危桥则暗示了桥梁的险峻。这一句不仅点明了地点,也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次句“便将螮蝀屈成梁”,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螮蝀(船桨)比作弯曲的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桥梁结构的赞叹。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又通过“只惜都无宝带、一般长”两句,进一步赞美了宝带桥的独特之处。宝带桥之所以能够如此坚固,正是因为它采用了特殊的建筑材料——宝带石,这种石头质地坚硬,抗压性能极强,使得桥梁得以稳固地矗立在河流之上。
第三句“泠泠桥外光如电”,则是诗人对宝带桥夜景的描绘。这里的“泠泠”二字,形象地传达了月光洒在河面上的清凉之感。而“光如电”则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与迅速,给人一种瞬息万变的视觉感受。
最后四句“顷传三万六千宽,闻说真仙不䐨、放渔竿”,则是诗人对宝带桥传说的展开。相传在古代,有一位仙人居住在宝带桥附近的山洞中。由于他经常到河边捕鱼,因此河水变得清澈见底,鱼虾繁衍生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仙人的智慧与善良,就在桥上刻下了“放渔竿”的字样。
整首诗通过对宝带桥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神话传说的元素,使得诗歌更具神秘色彩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