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凭高楼,相思远道愁难主。
愁添何处。
一夜江南雨。
漠漠萋萋,生惹春光暮。
黏天去。
斜阳无数。
尽是行人路。
【注释】
独:独自。凭(píng):倚靠在。高楼:指楼上。和靖叶:指苏轼的《点绛唇·咏草》中的“和靖”二字,即欧阳修的字。
黏天去:形容细雨蒙蒙,天空中像粘在天上一样。斜阳无数:太阳渐渐西沉,余晖洒在原野上,一片片落日的霞光。行人路:指归家之路,诗人思念家乡,欲归而不能之道路。
赏析:
此词是作者于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春末夏初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登楼眺望,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首句“独凭高楼”,说明作者站在高楼之上,面对茫茫的江南水乡,心系远方的人儿。“相思远道愁难主”,进一步表达了对远方的亲人、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接下来三句写自己的愁绪。“愁添何处?”是问;“一夜江南雨”,是答。夜雨绵绵,淅淅沥沥,如泣如诉。“漠漠萋萋”,形容江南烟雨迷蒙的景象;“生惹春光暮”,则写出了雨意给江南带来的新意。这几句词写景生动,把江南的景色写得如在眼前。
过片后两句,“黏天去。斜阳无数”,以夸张手法写雨势之大。雨如蛛丝般地挂在天际,斜阳也似乎被雨水打湿了。“尽是行人路”,则写出了行人在这连绵不断的雨雾中艰难行走,无法回家。
整首词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体现了东坡词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