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第九曲,都门当正阳。
环拱二千里,平衍适中央。
众流既奔汇,全势趋齐梁。
金钱岁縻费,疏导兼堤防。
往年忆北上,雨雪生寒凉。
层冰蔽河下,悄然心悲伤。
今我复南渡,洪波静不扬。
含浊见本性,清流讵可常。
观澜莫由挽,易逝惊就将。
有怀缅曩代,分据各殊疆。
一水限南北,时事何抢攘。
干戈日未己,和亲难久长。
孤臣念君国,游子思故乡。
安知有后世,忧乐独中藏。
临风试慨想,倚帆见北邙。
北邙多故物,流水复茫茫。
沙洲有出没,渚禽鸣且翔。
极天望无际,初日上扶桑。
【注释】
黄河第九曲,都门当正阳:黄河有九个曲折。正阳为洛阳的别称。
环拱二千里,平衍适中央:黄河环绕两京一带,水势平坦。
众流既奔汇,全势趋齐梁:黄河众多的支流汇集到一起,全河的水势向东南倾泻。齐梁即指今山东境内的济水和泗水。
金钱岁縻费,疏导兼堤防:每年花费大量钱财,修整河道同时加固堤坝。縻,用绳缚住。
往年忆北上,雨雪生寒凉:回想过去冬天时向北行去,大雪纷飞,感到寒冷。
层冰蔽河下,悄然心悲伤:河水被厚厚的冰覆盖,心中默默地感到伤感。
今我复南渡,洪波静不扬:今天我又向南渡过黄河,洪流平静而没有波涛。
含浊见本性,清流讵可常:黄河虽然含浊,但能反映出它的本性,清水哪会是永久的。
观澜莫由挽,易逝惊就将:观赏大浪汹涌,无可奈何地任由它冲走,时光流逝令人惊恐。
有怀缅曩代,分据各殊疆:怀念往昔的时代,各自统治着各自的疆土。
一水限南北,时事何抢攘:一条河流将我们分隔在南北,国家的事情多么动荡不安啊!抢攘,纷乱、动乱。
干戈日未己,和亲难久长:战争不断发生,和亲政策难以长久维持。
孤臣念君国,游子思故乡: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思念自己的祖国;作为一名远行的游子,想念家乡。
安知有后世,忧乐独中藏:怎么知道后世还有人呢?忧乐之情只藏在内心。
临风试慨想,倚帆见北邙:面对风浪,独自感慨一番,倚靠在船舷眺望北方的邙山(古墓)。
北邙多故物,流水复茫茫:北邙山上到处是古老的遗迹,滚滚流水又淹没了这些遗迹。
沙洲有出没,渚禽鸣且翔:沙洲上有出没的船只,水中的鸟鸣叫着飞翔。
极天望无际,初日上扶桑:望着天空无边无际,初升的太阳从东面的大海升起。扶桑是古代对东方的称呼。
【赏析】
此诗为七言古诗,作者借渡黄河抒发自己对世事变幻无常、人生短暂等感受。
开头两句写黄河九曲,都门当正阳,环拱二千里,平衍适中央。黄河之水天上来,到此已经形成了九曲的地势,环拱着两京一带。河水浩荡,水流平缓,适宜于航行。“众流既奔汇”,接着写黄河众多支流汇聚到这里,“全势趋齐梁”写出了黄河的大势。“金钱岁縻费”,写每年耗费巨额钱财修整河道的同时,也要加固黄河两岸的堤坝,以防水患。这里写出了诗人对于治理黄河所付出的代价。
下面写自己昔日的回忆与现在的对比。“往年忆北上,雨雪生寒凉。”回忆起以前冬天的时候向北去时,大雪纷纷而下,使人感到非常寒冷。“层冰蔽河下”,河水被厚厚的冰覆盖了。“悄然心悲伤”,心中默默地感到伤感。“今我复南渡”。现在又要南下渡河了。“洪波静不扬”,洪流平静而没有波涛。“含浊见本性”,尽管河水混浊不清,但它还是能反映其本身的本色。“清流讵可常”,清水难道可以永远如此吗?
这几句诗写出了自己对于黄河的感受。黄河虽然混浊不清,但其内在的本质还是清晰的。
以下转入自身感慨。“观澜莫由挽”,观赏大浪汹涌,无可奈何地任由它冲走。“易逝惊就将”,“易逝”是说大浪来得快也走得快。这里写出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有怀缅曩代”,“怀缅”即怀念,诗人怀念过去的时代,“分据各殊疆”,“分据”即分治,这里写出了自己对于不同地域的统治情况。“一水限南北”,“一水”指黄河。诗人看到黄河将南北分隔,感叹国家之事是多么动荡不安。“干戈日未己”,“干戈”是指兵器,这里指的是战争。“日未己”是说战争还没有停止,“和亲难久长”,“和亲”是古代的一种外交手段,这里指的是通过联姻等方式来稳定边疆。但这种办法很难长期维持国家的和平。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孤臣念君国”,“孤臣”指的是自己,“君国”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称呼,“念”是思念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自己对于国家的担忧。“游子思故乡”,这里写的是自己作为游子,对于家乡的思念。“安知有后世”,“安知”即知道,“后世”指以后的事。这里写出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看法,认为将来还会有人出现,但不知道以后的情况如何。“忧乐独中藏”,“忧乐”即忧愁与快乐,这里是指个人的忧虑与快乐。“独中藏”是说自己内心的忧愁与快乐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得到。
最后一句写诗人站在船头,面向东方,看着眼前滚滚的流水,想到自己即将度过这条河,不禁感慨万千。他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往事,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国家与百姓,想到了未来的可能。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通过对黄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