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熏心痒那即已,都门行见一路哭。

【注释】

  1. 壬子:天干地支纪年。壬子年为宋朝建炎三年。
  2. 正月十二日:指建炎三年正月初十。
  3. 都,京城。小有天三层楼上是北宋的一处名胜,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金明池旁,楼高三层,可容万人。
  4. 某将军:指张俊,时任江南东路兵马副元帅。所部兵溃,纵火攻剽:张俊所率领的军队溃败,纵火焚烧抢掠。
  5. 铁栏固,益以铁扉:坚固的铁栏杆、门,加上了铁制的门扇。
  6. 飞弹流空:飞箭在空中划过一条条弧线,射入空中。
  7. 厥声达晓:指战鼓声、号角声、箭矢声等各种声音传遍了整个早晨。
  8. 余亦几濒于险:我几乎被围困在危险中。
  9. 利熏心痒那即已:利益诱惑得使人心中产生欲望,以至于难以自制。
  10. 都门行见一路哭:都城的大门边,一路上都是哭泣的声音。
    【赏析】
    《宋史·张俊传》载:“(建炎三年)十一月甲寅朔,刘豫犯京师,帝自南京赴扬州;十二月甲申,至扬州。戊戌,御舟幸扬州,遂驻跸。己亥,车驾幸瓜州渡江。”“建炎三年”当为“绍兴五年”之误。绍兴五年,张浚任江淮宣抚使,率军北伐中原,与金军激战于符离、陈、蔡等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记载:“(绍兴五年二月)甲辰,刘锜自亳州来奏捷,淮西平。”张浚、张锜父子在符离大战,大破敌寇,取得胜利。《宋史·张浚传》:“浚乃命锜分兵趋庐州,浚自将进发寿春、和州,与金人战。”又《宋史·张锜传》:“锜自庐州还,会金人犯淮南,锜请以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捣巢穴,斩其前锋,则合肥必下;不然,则淮南尽为我有,金人不敢轻犯吾疆也。”张浚、张锜父子连捷,收复失地,振奋士气,为张俊收复东京城铺平了道路。绍兴五年正月十二日,张浚、张锜父子先后率军收复了东京城,金军被迫南归。然而,张俊却因贪财而投降了金军,成为南宋的罪人。
    此诗作于绍兴五年闰正月十二日。诗人从自己的角度叙述了这一事件的过程。诗的第一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建炎三年正月十二日,张俊所率领的部队溃败,纵火焚烧抢掠,战鼓声、号角声、箭矢声等各种声音传遍了整个早晨,作者自己几乎被围困在危险之中。诗人用“利熏心痒那即已”,表明自己当时的心情。第二句交代事件的经过。张俊所率领的部队溃败,纵火焚烧抢掠。第三句写战斗的激烈程度。诗人用“飞弹流空,厥声达晓”来描写战斗的激烈场面。第四句写自己当时的处境。诗人用“几濒于险”来形容自己的危险处境。最后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利熏心痒那即已”,表明自己当时的心情。“都门行见一路哭”,表明自己当时的处境。诗人用“利熏心痒”来描写自己贪恋金银财宝的心情,用“都门行见一路哭”来描写自己被金军俘虏后遭受的苦难。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金人的痛恨之情以及自己的悲惨遭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