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图怀古心郁纡,书生岂有封侯颅。
慷慨击碎玉唾壶,高吟《梁父》浮云徂。

【注释】

《解仲长画十八学士图歌》: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写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当时杜甫在夔州草堂,作此诗以赠画师解仲长。

“抚图”:抚摸画中人物。

“怀古心”:怀念古人。

“郁纡”:郁郁不得志。

“封侯颅”:指封侯封侯,头颅,即脑袋。

“慷慨击碎玉唾壶”:形容心情激昂,豪情满怀。

“高吟”:高声吟咏。

《梁父》:《诗经·鲁颂》篇名,是一首歌颂周公辅佐周武王灭商的诗歌。

【赏析】

《解仲长画十八学士图歌》,杜甫的大作,是一幅画的题跋。画面上十八位学士,都是文才出众的人物,但都落得封侯封侯,头颅,即脑袋的命运。作者对此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第一句“抚图怀古心郁纡”,描绘了诗人面对画卷时的心情。他抚摸着画中的每一位人物,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深深感慨。这种感慨源于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第二句“书生岂有封侯头”,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看法。他认为那些读书人不应该只想着获得功名利禄,而应该追求更高的理想。

第三句“慷慨击碎玉唾壶”,描绘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他决心要像古代的英雄一样,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奋斗。这里的“玉唾壶”象征着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信念。

最后一句“高吟《梁父》浮云徂”,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他相信正义和真理终将战胜邪恶和谬误,光明的未来一定会到来。这里的“《梁父》”指的是《诗经·鲁颂》篇名《梁甫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