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用,辽沈完。
经略罢,辽沈残。
再起田间赐剑印,经持日战玄黄分。
六万荡平竟何有,抚臣主战经主守。
一夜广宁风鹤惊,抚臣先走经亦走。
抚臣庸愚何足齿,奈何经略也惜死?
若使慷慨提孤军,支拄残疆报天子。
纵然马革裹尸还,九尺昂藏一男子。
奈何经略也惜死,不死西曹死西市。
九边传首魂有知,目炯电光血裂眦。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熊经略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熊经略的敬仰和对他的惜死态度的不满。

诗的第一句“经略用,辽沈完”。这是说,当熊经略被派去管理辽沈时,辽沈地区就被彻底平定了。这里的“辽沈”是指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区域。

第二句“经略罢,辽沈残”。意思是,当熊经略离开辽沈后,那里的情况就变得混乱不堪。这里的“残”是指混乱。

第三句“再起田间赐剑印,经持日战玄黄分。”是说,经过一番努力,熊经略再次回到了战场,手持宝剑,日以继夜地战斗,将敌人分成两半。这里的“玄黄”是指战场,“分”是指分割。

第四句“六万荡平竟何有,抚臣主战经主守。”是说,经过六万次的战斗,辽沈终于被平定了。这里的“抚臣主战”是指明朝的皇帝,而“经主守”则是指熊经略。

第五句“一夜广宁风鹤惊,抚臣先走经亦走。”是说,在一次战斗中,广宁城被敌军攻破,明朝的将领们纷纷逃走。这里的“广宁”是指广宁城,而“抚臣先走”则是说抚臣比熊经略更早逃跑。

第六句“抚臣庸愚何足齿,奈何经略也惜死?”是说,抚臣们愚蠢无能,不值得一提。然而,熊经略却因为惜死而选择留下来,这让人感到惋惜。

第七句“若使慷慨提孤军,支拄残疆报天子。纵然马革裹尸还,九尺昂藏一男子。”是说,如果熊经略能够慷慨激昂地带领一支孤军,支撑残破的疆土向天子汇报,即使最终被马革裹尸,他也值得尊敬,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最后一句“奈何经略也惜死,不死西曹死西市。”是说,为什么熊经略要选择死?如果他不死的话,他可能会死在西曹(明朝的一个监狱)里,而不是死在西市(一个刑场)。这表达了诗人对熊经略的敬佩和对他的惜命态度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对熊经略的评价,展现了明朝末年战乱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