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台迥名繁露;入画山多学富春。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作者以书、画为喻,赞董诰才学之高。

“著书台”,即书房,是学者读书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董诰的学问深厚。“繁露”指《汉书·董仲舒传》中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入画山”,即画家山,用来形容董诰的画艺很高明。《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臣闻《诗经》三百篇,孔子皆作之;被之弦歌,播之管弦,即今之《楚辞》、《秦声》也。”董仲舒认为,绘画可以与音乐相配,所以称画家为“山”;又说:“夫丹朱之知,不能推其理;非能通其妙也。”(见《汉书·董仲舒传》)“富春”,即浙江富阳一带出产的竹子,因产竹地有富春江得名。这里用来形容董诰的书法笔力遒健。

此诗首句“著书台”,次句“入画山”,都是以物喻人,赞美董诰博学多才。第三句“繁露”二字,是泛称董仲舒的著作,也是赞扬董诰的学问渊博,因为《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所作。末句“富春”二字,是泛称董诰的书法,同时也是赞美董诰书法笔力遒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