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民苦饥,推食与民食。
饥民一染指,有司多菜色。
【注释】
江乡:江南水乡。
推食:推辞自己的饮食,给人家吃。
有司:主管官员。
菜色:脸色发青,形容因忧虑而面色不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任上时写给当地百姓的一封书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诗的首两句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的生活困苦和官府对灾情的冷漠态度,第三句写灾民们生活困苦不堪,最后一句写官员们因忧心忡忡而面如土色。整首诗通过对比来表现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江乡民苦饥,推食与民食。
饥民一染指,有司多菜色。
【注释】
江乡:江南水乡。
推食:推辞自己的饮食,给人家吃。
有司:主管官员。
菜色:脸色发青,形容因忧虑而面色不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任上时写给当地百姓的一封书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诗的首两句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的生活困苦和官府对灾情的冷漠态度,第三句写灾民们生活困苦不堪,最后一句写官员们因忧心忡忡而面如土色。整首诗通过对比来表现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注释】 客里逢佳节,登临何处山。:在异乡逢到了佳节,登上了什么地方的山峰? 片云林外澹,流水寺前湾。:片状的云彩在树林之外显得清淡,清澈的溪水在寺庙前流淌成弯。 帽落萸房冷,杯倾菊蕊斑。:帽子落地时带着凉爽感觉,酒杯倾斜时洒出菊花的斑点。 踞湖多胜事,知尔独开颜。:坐在湖边可以有更多快乐的事,知道你独自一人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异乡逢到重阳节所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综合推断全诗的含义。 首联“问古知何处,桐城路不迷”,意思是:在古迹中寻找着历史的踪迹,我找到了桐城这个地方,它让我不会迷路。“桐城”是地名,这里代指作者家乡。 颔联“穷山开石磴,障水筑金堤”的意思是:在深山里开出石级小道,用土石砌起防洪的堤坝。这两句写桐城的风景,表现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译文:听说江乡的雨,浸淫湖海间。雷声轰隆隆的,十天不停歇。水龙卷起三座山,蛟龙发怒裂天边。是屋承受风破,经过秋风吹过恐怕食物都吃不饱。旅人归未得,白发苍苍那开颜。 注释:闻说:听说;闻,动词,听说。江乡:指长江以南的地方。雨,名词,雨水。浸淫:浸润,渗透的意思。湖海间:湖泊与海洋之间。雷轰:打雷,形容天气异常,声音巨大如轰隆。缠:环绕缠绕的意思。十日:指十天的雷暴,即连绵不断的十天雷雨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莲渚依中顶,亭亭立万花。”:“莲渚”指的是水中的莲花丛,通常出现在池塘或湖泊中。"亭亭"形容花朵直立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姿态优美。这里描绘的是莲花在湖中的景象,莲花丛生,姿态优雅。"万花"可能是指无数朵莲花,或者泛指众多的花卉。 2. “出波披晓日,倒影散余霞。”:“出波”指的是水面上的波浪,"披"是动词,意思是覆盖或映照。"晓日"指的是清晨的阳光
【注释】: 过轩云弟平原幕舍:路过轩云弟弟的平原府邸。轩云,即李从简,字轩云;李益(748-779),字君虞,陇西姑臧人。《旧唐书》本传谓其“少孤贫,读书于外氏,尤通《六经》,善属文,解音律”,又言其“与李益、郑覃等友善。”李益曾出为郑县主簿,后官至中书舍人。此诗当作于大历初年,时李益在郑县任主簿,而与李从简相别已逾数年矣。平原,指李从简的郡望所在之平原郡。 京华一送尔:京城长安送别你。
注释: - 共是悲秋客,秋中客更悲。 赏析:“共是悲秋客,秋中客更悲。”诗人用“悲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秋天是一个容易使人产生感伤情绪的季节,而诗人作为一个“悲秋客”,在秋季更容易感到悲伤。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敏感和理解,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开尊稀旧雨,见月忆南枝。 - 乌鹊飞无赖,星河见几时。 赏析:“开尊稀旧雨,见月忆南枝
【注释】对镜:对着镜子。羸颜行若此,不为病才苏:形容自己衰老的容颜,就像这个样子。不为病才苏:不是因病而消瘦。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自身衰老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羸颜":指因年老体衰而容貌憔悴。"行若此":形容自己衰老的容颜,就像这个样子。 "不为病才苏":不是因病而消瘦。"病才苏":生病后瘦弱的样子。 "骨但崚嶒见,心仍勇猛无":骨头虽然瘦弱,但依然显得棱角分明
【注释】 南阳:指河南省南阳。时秀水:时秀水在今河南邓县西,为汉江支流。郑秀才:即郑琰,字彦光,南阳人。苦(kǔ)跨马:骑马。每不克偕:每次都不能一起去。因:因此。贻(yí):赠与。解嘲:解脱了嘲笑的困境。率尔(shuò ěr)奉答:轻率地回答。率,轻率;尔,语气词。寻幽:访求幽静的地方。本:本来。不倦:不厌倦。无伴:没有同伴。每含愁:经常是愁眉不展。山好:山水景色好。凭谁赋(fù):凭谁作赋
通过对诗句“爱钓非爱鱼,无鱼心亦足”的赏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钓鱼活动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态度。在这首诗中,沈彤以简洁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钓鱼这一简单活动的喜爱。他并非因为鱼而钓鱼,而是因为钓鱼本身让他觉得满足。这反映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也展示了一种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意象“回塘泛秋绿”,描绘了秋季池塘边的景象,绿色水面反射着秋天的光辉,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怀徐被广”,然后结合注释和注解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情感。 “悲君滞城北,身世久相违”,首联写诗人对友人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其困守城北,不得志的同情;“头白生涯冷,家贫过客稀”,颔联写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关切,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状况的担忧;“一尊聊拨闷,数卷足忘饥”,颈联通过饮酒作诗来排解心中的愁闷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作者以书、画为喻,赞董诰才学之高。 “著书台”,即书房,是学者读书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董诰的学问深厚。“繁露”指《汉书·董仲舒传》中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入画山”,即画家山,用来形容董诰的画艺很高明。《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臣闻《诗经》三百篇,孔子皆作之;被之弦歌,播之管弦,即今之《楚辞》、《秦声》也。”董仲舒认为,绘画可以与音乐相配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携手孤山各赋诗” - 翻译:我们手拉手在孤山边各自吟咏诗歌。 - 注释:孤山是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此相聚的场景。 - 赏析:孤山的宁静美景为这次聚会增添了几分雅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第二句:“白梅黄鹤笑人痴” - 翻译:洁白的梅花与黄鹤相视而笑,嘲笑人们的愚昧。 - 注释
【译文】 在慧眼的洞察下,开半亩红莲碧沼; 在烟花的意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注释】 1. 慧眼光中:以慧眼来看待事物,形容看得十分明白。 2. 红莲碧沼:池塘里的荷花盛开,颜色鲜艳。 3. 烟花:指天上的云彩,象外指超出常理、意外之外的意思。 4. 象外:佛教语,比喻超出常规之外。 5. 一堂:一间房屋或厅堂。 6. 白月清风:形容清静美好的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虎丘玉兰天下无,昨日临眺山巅庐。”虎丘玉兰天下无双,我昨天站在山顶上遥望这棵玉兰树,不禁赞叹它美得无与伦比。这句诗中“天下无双”突出了诗人对虎丘玉兰的独特情感。 “花开万朵白日中,疑堆十斛明光珠。”在阳光照耀下,万朵玉兰花在白天开得繁盛,就像一堆堆珍珠一样璀璨夺目。“疑堆”写出了玉兰花开的数量之多,“明光珠”比喻其色彩鲜艳如珍珠。 “华精迥夺游人目
诗句释义 1. 立言贵有物,澹泊蕴真味。 立言:指写文章或说话要有内容,不空洞。 贵有物:强调写作时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澹泊:指清静淡泊,不受外界干扰。 蕴真味:指文章或话语蕴含着真实而深刻的意味。 2. 至性植根本,经籍资灌溉。 至性:指纯真无邪的性格。 植根本:比喻培养自己的根本品质。 经籍:泛指经典文献。 资灌溉:比喻通过学习经典文献来充实自己。 3.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为:“镌印贵淳朴,其源自秦汉。摹神勿摹形,剥蚀乃铜烂。得诀久已希,良工复尔算。一谱远寄将,古意满几案。”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镌印贵淳朴,其源自秦汉。 - "镌印"指的是铸造或雕刻印章的行为,"贵淳朴"表示崇尚简单朴素。 - "源自秦汉"指印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和汉朝时期。 2. 摹神勿摹形,剥蚀乃铜烂。 - "摹神"是指模仿人的精神面貌,而非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