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瑟丛台夜不眠,邯郸旧道走三边。
铸铜北极难成柱,种玉西陵渐作田。
舞马当筵催赐锦,卢龙卖塞不论钱。
教坊莫废汾阴曲,秋雁飞时似往年。
注释:
- 倚瑟丛台夜不眠:在丛台上倚着瑟,夜不能寐。
- 邯郸旧道走三边:邯郸是古地名,这里泛指战地。走三边,即征战边疆。
- 铸铜北极难成柱:北极星是北方的恒星,用铜铸造它,难以成为柱子。
- 种玉西陵渐作田:西陵是地名,这里泛指战场。种玉为耕作,逐渐变成了战场。
- 舞马当筵催赐锦:宴会上跳舞的马被催促着赐给锦缎。
- 卢龙卖塞不论钱:卢龙是地名,这里泛指边境之地。卖塞不顾钱的价值。
- 教坊莫废汾阴曲:教坊是古代的音乐机构,这里指的是音乐。莫废,不要废弃。汾阴曲,一种民间乐曲。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刺在癸卯年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全诗风格沉郁悲壮,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的第一句“倚瑟丛台夜不眠”,描述了诗人在丛台上倚着瑟,夜不能寐的情景。这里的“倚瑟”一词,既是一种乐器,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孤独。丛台则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可能是战场或是边关之地。这种场景的设定,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
第二句“邯郸旧道走三边”,描绘了诗人在邯郸旧道上奔波的场景。这里的“邯郸”既是地名,也是历史人物的名字。而“三边”则是指边疆地区的三个方向。这种描绘手法,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又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第三句“铸铜北极难成柱”,则是诗人对于战争破坏的一种比喻。这里的“铸铜”和“北极”都是指战争的破坏力,而“难成柱”则暗示了战争的混乱和无秩序。这种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突出。
第四句“种玉西陵渐作田”,描绘了战争中土地被开垦成农田的景象。这里的“种玉”和“西陵”都是指战争的影响和后果。而“渐作田”则暗示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种描绘手法,既展现了战争的破坏性,又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
第五句“舞马当筵催赐锦”,则是描述宴会上的歌舞表演。这里的“舞马”和“催赐锦”都是指宴会上的娱乐活动。而“当筵”则暗示了诗人身处于宴会之中。这种描写手法,既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又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一句“卢龙卖塞不论钱”,则描绘了边境地区商人贩卖商品的情景。这里提到了卢龙这个地名,以及买卖交易的过程。而“不论钱”则暗示了战争对商业贸易的影响。这种描绘手法,既揭示了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又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这种深沉的抒情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